乌鸦掀桌 作品

第45章 朕最不愿议的就是朝局

文峰正是朱厚聪精心布下的后手,也是曹至淳选定的关键推手。 朝廷自有其运转的规矩,毕竟这朝堂终究是由人组成的体系。

若是有人坏了规矩,掀了桌子,那所有人都将无饭可吃。

而东厂此番作为,恰恰是在掀桌子,是在破坏这套维系朝堂运转的基本规则。

不通过三法司的正规程序就擅自抓人审讯,更肆无忌惮地大搞株连,这种做法已然触及了朝臣们的底线。

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朝议上,曹至淳必将面临群臣的口诛笔伐,遭到一致的抵制。

这件案子走到现在,想要通过正常司法程序定案,根本不可能。

然而另一方面,大梁终究是皇权至上的国度。

朱厚聪既然决意要庆国公死,那他就必死无疑,文峰亦是如此。

所以他本就不打算通过正规司法程序来达成目的,只需要让朝廷内外都明确知晓他对于庆国公案的态度即可。

到时候,面对必死的绝境,庆国公将别无选择,只能铤而走险。

一旦庆国公纠结卷宗上所列之人起兵造反,那就证明东厂既没有抓错人,也没有审错人。

这才是朱厚聪真正的目的所在。

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达成清除异己的目标,又能维护东厂和皇权的威严,让东厂这个衙门彻底立起来,可谓一箭双雕。

不得不说,曹至淳对人性的把控,已然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在这些被牵连的官员中,他精准地锁定了文峰这个关键人物。

不仅因其与庆国公私交甚笃,同时又是堂堂大理寺少卿,更因其有着致命的软肋。

那就是他的儿子。

文峰五十岁方得一子,老来得子必然视若珍宝。

而曹至淳也是以此来威胁他。

不出意外,文峰跪了。

果然,次日朝议之上,群臣激愤,纷纷上奏弹劾。

刑部、兵部、御史台、大理寺等部门的官员接连出班。

直接将曹至淳描述成&34;罔顾国法、残害忠良&34;的奸佞之徒。

直言曹至淳私刑逼供,乃祸国之举。

若太子未被禁足,此刻定会跳出来与誉王唱反调。

而现在,太子一党却默契地保持着沉默。

他们虽然不喜曹至淳坏了规矩,却也不愿为誉王做嫁衣裳,故而选择作壁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