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第2页)
海量的信息,再次涌入脑海。
无数关于功法运用的感悟,刀法变化的精髓,阵法布置的玄奥,都如同他亲身修炼了百年一般,刻印在了他的灵魂深处。
他心念一动。
屈指一弹。
一道灵气,从他指尖射出,落在地面。
紧接着,第二道,第三道……
数十道灵气,以一种玄奥的轨迹,没入地面。
嗡!
大殿内的空气,忽然变得粘稠起来。
一个最简单的一阶迷踪阵,瞬间成型。
萧羽站在阵中,看着眼前的石柱、王座,在视野中不断变幻方位,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尽的迷宫。
“原来如此。”
他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阵道,果然是战场上的大杀器!
……
翌日,清晨。
吐谷浑王宫前的巨大广场上,三十万唐军,甲胄鲜明,刀枪如林,汇聚成一片黑色的海洋。
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张彪、王虎、任飞鹏三人,身披崭新的帅甲,分立于高台之下,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狂热。
张彪他们的气息,经过一夜的巩固,已经彻底稳定在了先天之境。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股强者的威压。
萧羽一身玄色帅袍,缓步走上高台。
他没有释放任何威压,但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他出现的一瞬间,聚焦了过来。
三十万人的广场,鸦雀无声。
萧羽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那一张张或敬畏,或好奇,或麻木的脸。
他知道,这些人里,有他从晋阳带出来的老兵,有收编的西秦降卒,也有刚刚加入的吐谷浑俘虏。
人心,是最复杂的东西。
他要的,不是敬畏,是绝对的,唯一的忠诚!
“将士们!”
他的声音,没有用灵力加持,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从今日起,吐谷浑,将成为我大唐的北疆!”
“而你们,将是守护这片疆土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我,萧羽,作为你们的大元帅,将与你们同生共死!”
一番话,激起了下方将士们的热血。
“大元帅威武!”
“大唐万胜!”
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响彻云霄。
然而,就在这片热烈的气氛中,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兀地响了起来。
“末将有疑问!”
人群中,一名身材高瘦,眼神阴鸷的都尉,排众而出。
他走到高台之下,对着萧羽拱了拱手,声音却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的人都听见。
“末将陈松,参见大元帅!”
“末将敢问大元帅,为何昨日下令,要我等各营,在悬挂大唐龙旗之侧,再悬挂一面‘萧’字帅旗?”
“自古以来,军中只有王旗,何曾有过将帅之旗与王旗并列的道理?”
“大元帅此举,莫非是想与陛下,平起平坐吗?”
最后一句,声色俱厉,如同惊雷!
广场上的欢呼声,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那个名叫陈松的都尉身上。
空气,瞬间凝固。
张彪的脸,一下子涨成了猪肝色。
“陈松!你他娘的胡说八道些什么!”
他一步踏出,先天强者的气势轰然爆发,就要上前擒人。
“住手。”
萧羽平淡的声音,从高台上传来。
张彪的动作,硬生生停住,他回头不解地看着萧羽。
萧羽的目光,越过所有人,落在了陈松的脸上。
他认得这张脸。
此人,是长安京畿营调来的军官,原本是太子李建成麾下一名将军的亲信。
看来,自己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消息传回长安,已经有人坐不住了。
这是在试探。
也是在警告。
更是想借大义的名分,来动摇他的军心!
“你叫陈松?”
萧羽走下高台,一步一步,缓缓向陈松走去。
“你说的,很有道理。”
陈松看到萧羽走来,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他以为萧羽被自己的话问住了,不敢当着三十万大军的面,冒天下之大不韪。
他挺直了胸膛,朗声道。
“末将只是为了维护我大唐军法,维护陛下天威!还请大元帅,收回成命!”
他身后,数十名同样来自京畿营的军官,也齐声附和。
“请大元帅收回成命!”
一股无形的压力,开始在军中蔓延。
许多不明真相的士兵,脸上都露出了疑惑与动摇的神色。萧羽走到了陈松的面前,停下脚步。
他看着陈松,脸上忽然露出一个笑容。
“你的意思是,在这支军队里,陛下的圣旨,比我这个大元帅的军令,要大?”
这个问题,像一把刀子,直插核心。
陈松心头一跳,但还是硬着头皮回答。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陛下天威,自然是至高无上!”
“很好。”
萧羽点了点头。
“那我再问你,如果,现在有一道圣旨从长安传来,要你就地解散兵马,自缚双手,回京受审。而我的军令,是让你原地驻守,备战突厥。”
“你,听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