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萧阳泽的目光一直追随着苏临的身影,他那向来波澜不惊的眼神,此刻却变得专注而热切。
自从在琼林宴上,他被太子的那首《悯农》深深打动,便将太子视为知音,引为同道中人。
他相信,太子殿下定能在此题上,有不同凡响的见解。
周云华身姿笔挺地站在那里,目不斜视,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她在心中默默思索着,若是自己来答这道题,该如何立意,如何布局。
不过,她也有些好奇,想看看太子殿下会如何作答。
“众卿不必拘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明昭帝缓缓扫视了一圈,最终停留在率先请求作答的大皇子身上。
大皇子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躬身行礼,朗声道:“父皇,儿臣愿为诸位弟妹做个表率,先行作答。”
明昭帝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嗯,身为兄长,理应如此。”
苏月心中冷笑,老爹真是厚此薄彼,偏心到没边了。当年她与大皇子同一天出生,可是在排位次的时候,父皇竟然将她这个女儿给忽略了。
皇宫里的人把大皇子、二皇子、五皇子这么叫……七公主。
喊着喊着才察觉,唯独少了她苏月。
大皇子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大晋边境,蛮夷环伺,其中以达喇、牧戎两族最为强盛。玄狄族久沐皇恩,对我大晋尚算忠心;而牧羽族则桀骜不驯,屡犯边境,实乃心腹大患。”
老六苏临暗自挑眉,心想:多谢大哥提点,总算对这局势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自己可以再观望观望,听听其他人的高见,再做打算。
大皇子接着说道:“儿臣以为,平戎之策,宜双管齐下。其一,当以雷霆之势,震慑诸夷,使其不敢犯我边境;其二,当施以怀柔之策,分化瓦解,使其内部生乱,无力犯我边疆……”
大皇子口若悬河,条理分明,言语间充满了自信,引得不少朝臣频频点头。
苏月长公主浅笑,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以为然。
“大皇兄此策,虽面面俱到,却未免失之于‘稳’,少了些‘奇’。”
大皇子眉头微皱,心中颇为不悦,这丫头片子,不就仗着自己在战场上混了几年,立了些功劳,就敢在这儿对自己指手画脚了?
苏月对大皇子的反应视若无睹,接着说道:“依臣妹之见,何不挑动牧戎与达喇两族相争?我大晋坐山观虎斗,待其两败俱伤之时,再出兵收拾残局,岂不美哉?”
陆清寒眼神一凛,这苏月,竟如此狠辣,这等毒计,她是怎么想出来的?他忽然想起多年前的那桩悬案,心中疑云更甚,当年的事,莫非与她有关?
紧接着,二皇子也上前一步,陈述了他的怀柔之策,主张以德服人,以和为贵,方为上策。
六皇子苏临基本上认同二皇子的观点,毕竟他来自现代,深受和平理念的影响,不喜欢打打杀杀。他觉得为了些许小事就大动干戈,实在是得不偿失。
他充分发挥了自己讲故事的天赋,将二皇子的观点进行了一番生动形象的演绎,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听起来颇为引人入胜。
明昭帝的目光在大殿内缓缓扫过,最终落在了那个一直低着头,默不作声,不知在想些什么的苏临身上。
“太子,你也说说,你的看法。”明昭帝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魏丞相捋着胡须,目光灼灼地看着苏临,他倒要看看,这个不学无术的太子,还能说出什么花样来。苏临缓缓迈步出列,目光扫过大殿内的每一个人,最终停留在明昭帝身上,朗声道:“父皇,儿臣以为,对于南疆的策略,无论是急于强攻,还是长久依赖怀柔,恐怕都并非上策。”
魏丞相捻着胡须的手微微一顿,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这太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倒要听听,这位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太子殿下,今日能有何高论。
大殿内的群臣们大多也是一脸疑惑,显然都觉得这不过是苏临为了应付差事,随口说出的场面话。这种模棱两可的话,谁都会说,可说了又有什么意义?
高坐龙椅之上的明昭帝,也微微蹙起了眉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平日里,这太子虽不常发表政见,但每每开口,总能说到点子上,今日这是怎么了?
“哼,纸上谈兵,哗众取宠。”苏月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眼底却飞快闪过一丝嫉恨。
烟如雪因为陆清寒的缘故,本就对苏临心存芥蒂。此刻见他这般模样,更是认定了他不过是虚张声势。她虽不懂具体的平戎方略,却也能听出苏临这番话并无实质内容。看来,这太子之位,也不过如此。她暗自想到。
连瑾紧张地注视着苏临,手心里都捏了一把汗。殿下到底还是年轻,又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这道题目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他在心里暗暗为苏临捏了把汗。
殿外的陆霄,双手抱臂环于胸前,唇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这苏临,平日里看着挺机灵,怎么今日竟说出这等不着边际的话来?
唯有陆清寒,依旧静静地站在那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信任的光芒。这段日子,他对苏临的了解日益加深,他坚信,苏临绝不是一个会信口开河的人,今日这番话,定有深意。
“众所周知,”苏临的声音微微提高了一些,目光缓缓扫过四周,神态从容而自信,“我大晋南疆,有达喇与牧戎两大部族。有人说,玄狄族忠诚,牧羽族桀骜。”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玩味:“可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哪有什么绝对的忠诚,又哪有什么永远的敌人?这样的说法,未免也太过简单了。”
“这些年,我大晋对玄狄族极尽赏赐,美人、奴隶、丝绸、金银,源源不断。他们自然是欢天喜地,对大晋感恩戴德。”苏临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淡淡的嘲讽,“于是,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忠心不二。而牧羽族呢?因为他们相对弱小,我们就轻视他们,疏远他们,只愿意与强大的玄狄族结交!”
说到此处,苏临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可是,诸位可曾想过,玄狄族日益壮大,而牧羽族被不断压制,心中积怨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