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再循环(第3页)

历史上的得道高僧,即便是坐化,也都是年纪比较大了,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寿终正寝。

觉远才四十多岁,天天健身,体能比我都好,上次见面,他还信誓旦旦朝我说,有机会也要一路苦行去五台山看看。

我不相信,这样一个人,突然就“坐化”了。

不行,无论如何,我也得去看一看觉远的遗体。

我咣当一下,锁上了店门。

离开的时候,那邋遢神汉,正歪头看着我。

再一次来到了观音寺前。

这观音寺分成两部分,我们所在的是下院,也是这二十年新建的。规模宏大,但没什么看头。

上院则是在后面依山而建,虽然小,但那是正经的明清建筑,据说,里面有很多法器,都是清代皇家赏赐下来的。

听和尚们的意思,觉远的遗体在上院呢。

但上院和下院之间,主路只有一条,有僧人站在那,正让“香客止步”呢。

想了想,我做出了一个决定。

凡事,想了就得干,决不能让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真相溜走。

十五年前的虹化,在十五年后再循环?

我还真就不相信这种所谓的“巧合”。

这么说吧,这天底下,绝大多数的巧合,不是故意而为之,就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于是,我走到寺院的一个角落,一纵身,顺着下院的围墙跳了出去。然后沿着荒山树林往上爬。

天色开始暗淡,树林里更加阴翳。

穿过一片松树林,就看见了一片萧条的灵塔。

这是过去观音寺普通僧人安葬骨灰的地方,几只乌鸦正站在树尖儿上嘎嘎的惨叫。

沿着小路迂回,很快,就到了观音寺上院的围墙外。

我找了一个围墙略矮的地方,登高往上一爬,没想到,暗淡的光线下,正好看见七八个僧人在忙碌着。

旁边是一座小殿,应该是观音寺的老法堂。

法堂门窗上全挂着白色的巾幔,门前放着供桌和香案,还摆放着祭品以及化金盆。

如果我没猜错,觉远的遗体就存放在这里了。

至于那些僧人,有人准备了粗瓷大缸,正朝缸中撒石灰,还有人预备了木炭、香料。

这是在准备坐缸吗?

可我记得,一般的高僧坐化,都是要瞻仰三天,然后才当着全院众僧的面,准备进行坐缸大典的啊!

正在这时,四个僧人进了法堂,抬着一个简易的木头轿子就出来了。

轿子上盖着一大块黄绸子,鼓起来一个两尺高的“包”。

想必这就是觉远的坐姿遗体了。

万万没想到,就在僧人们抬着黄绸子的轿子往大缸旁走的时候,突然,吱呀一声,抬轿子的竹竿无端地断掉了,扑通一声,一个坐姿的人像从里面滚落在了地上。

这人被裹了一层厚厚的泥巴,落地之后,就摔下来一摊泥,露出了一个张着嘴,瞪着眼的遗容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