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马淳果然是天才!!(第2页)
“这东西我从一个跑南洋三十年草药贩子压箱底的存货里翻出来半两,花大价钱买来的。”
“那老头说这是南洋雨林深处一种罕见的树瘤。”
“名字他说不出,只在几个岛上少数部族巫医手里见过。”
“晒干后坚硬如石,能存很久,磨碎了泡水当迷神药或者毒蛊引子用,很邪门,也很少见,因为那树只长在几座海岛的云雾山脊顶,极其难找。”
蒋瓛盯着那片树瘤皮:“稀少。所以价格高?不容易被记录?”
马淳摇头:“恰恰相反,正因为稀少,而且只在很小的范围生长,外人很难接触到,一旦出现,痕迹就很难完全抹掉。”
“尤其是它们流进来的地方,一定有专门的门路。”
“这树瘤皮,这提炼黄樟根油的桐香根,还有可能从毒蜥肝脏里弄到的东西。”马淳点点那几片东西。“全是生在海岛上的药材,但炮制温玉散药引子的地方不可能是南洋。”
蒋瓛有些奇怪:“怎么说?”
马淳拿起一片没处理的桐香根。又指了指桌上白瓷碟里一种浸泡过的干枯褐色小果实。
“我试了它们,照那老药贩给的土方做实验,新鲜的桐香根油浑浊刺鼻,这树瘤皮碾粉后也有股子辛辣冲脑的怪味。”
“想把它们混在一起变成无色无味,需要反复炼制、沉淀、蒸露,每次处理都要用到大量的活水过滤、澄清。”
“还要在特定的潮气环境里阴干陈化,这些工序在南洋那些湿热的海岛上做不到,或者做得出来质量也差,不够稳定。”
蒋瓛皱眉:“湿气重还不好?”
“湿气太大也不行。”马淳解释。“炼药引要控温控潮,太潮了药料发霉,太干了又不出油。”
“南洋的天气,不是连天暴雨就是燥热暴晒,起伏太大,炼出来的东西不稳定。”
“而汪家流出来的温玉散药引子,气味极淡,几乎难辨,说明炼制得很成功,很稳定。”
“这种稳定,必须在四季相对平稳、潮气常年均匀的环境里,才能保证。”
“所以……”蒋瓛身体微微前倾,“所以炮制点一定在内陆。”
“在我大明疆域之内,在一个靠近大江大河、水源充沛、潮气稳定,而且方便药材转运的地方。”马淳看着蒋瓛的眼睛,一字一句,“江南鱼米之乡,水网纵横,江河湖海汇集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