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04(第2页)
咸德帝临终前对李建恒怎么说的?“母后让朕笑,朕就得笑。母后让朕死,朕就得死。”而这只老鹦鹉,在咸德帝驾崩之后,也被太后毒死了。
原文:花太后坐在榻上,喂着咸德帝的鹦鹉。……鹦鹉接着喊:“母后!母后!”……鹦鹉又喊了几声,忽然一头栽倒在笼子里,再也不动了。
这其实是一种隐喻。从李建云到李建恒,太后无非是换了一只鹦鹉罢了。
1、李建云为什么不忌惮养鹦鹉?
因为他本身就活得像花太后的一只学舌鹦鹉,没什么含□□说的宫中事,扳倒一个花思谦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心力,而世家的根茎依然坚固如初。
2、李建恒为什么不忌惮养鹦鹉?
他比较没心没肺,到死都还近乎天真地惦记着玩乐富贵。
3、韩丞看似捏着太后的命脉,其实还是一只狐假虎威的鹦鹉。
4、至于太后,则是不惮别人怎么说她,她的算盘昭然若揭,不必掩饰。
萧驰野面临的隐患:(当然这只是太后认为的,萧驰野也确实会遇到这样的隐患,只是萧驰野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化解)
萧既明从萧方旭手中接过离北铁骑的兵权,十年才成就今日荣光,这是军之所向。萧方旭一直让离北铁骑只有一个统帅,这是他屹立不倒的原因,也是也即将成为萧驰野难以容身的原因。
萧驰野离开离北六年,早已是时过境迁。带着两万禁军冒然闯入他人领地只会格格不入。群狼啖肉,想要杀出重围成为头狼,就得有先咬死前任头狼的决心。
萧氏看不惯别人同室操戈,素来兄友弟恭,但是情谊在残酷的兵权之争中还能维持多久,一场更叠往往就意味着自相残杀。
萧驰野的回归就为离北带去了分裂的隐患。
兄弟厮杀才是唯一的出路。不论是萧既明让位,还是萧驰野避嫌,兄弟都会变得生分。
悬念:为什么沈泽川不能去离北?
101
沈泽川解释了自己要留在中博的原因。
茨州州府周桂听说禁军要穿过丹城,彻夜难眠,和师爷孔岭商量对策。
茨州之前雪灾,能保存根本,是离北萧既明的四万两白银的救助,这份情谊周桂没有忘记,茨州今年丰收,所以此次霉粮案离北筹备军粮,义不容辞,但是谋害皇帝是滔天大罪,周桂断不敢放行。
敦州流匪汇聚成股,端州州府被雷常鸣扶做傀儡,匪首雷常鸣盯着茨州粮仓,敦州州府也说不上话。
周桂这次真是前有猛虎阒都,后有独狼萧驰野,一个也开罪不起,中间还有个雷常鸣虎视眈眈。
孔岭提示先会会萧驰野,若有他的禁军坐镇,也可以联合对付雷常鸣。
解惑:为什么沈泽川要留在中博,不去离北?
齐惠连将毕生所学授予沈泽川,就是把毕生信念托付给沈泽川,沈泽川也许诺过要为他走到这场战争的尽头。
齐惠连的信念大概就是掀翻世家掣肘,开辟新的大周天地。
齐惠连和沈泽川一样,一直以为大周还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所以一直隐忍,沈泽川也天真的以为仅靠权术制衡就能掀翻八大家,但是他们败了。
齐惠连也是到临死之时,才意识到大周早已日薄西山,沈泽川必须破而后立。
沈泽川要留在中博血洗国耻家仇,中博来日就是离北坚不可摧的盾。沈泽川失去了端州,失去了先生,他要跨越深不可测的沟壑,为他的珍宝萧策安修筑壁垒。
以上是沈泽川给萧驰野解释自己不去离北的原因。我认为还有一点:上一章提到禁军忌惮沈泽川,他是可以和萧驰野争夺强权的威势,沈泽川如果和萧驰野一起回了离北,就只能依靠萧驰野过活,萧驰野不光要处理回离北之后的隐患,还要保护沈泽川,真的是分身乏术。
况且二人本来就势均力敌,相互照应,成为他人的累赘,靠他人的庇佑也不是沈泽川的秉性。他不光有先生的信念在身,国耻家仇未报,他更愿意成为萧驰野壁垒后盾,二人相互依持,共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