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工作交付
当苏砚秋讲完,他没有立刻恭维,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办公室内只剩下外面隐约传来的机器声。 片刻后,唐俊抬起头,眼神锐利而认真,带着专业探讨的意味:
“你的规划理念我非常认同,尤其是生态优先和药效风味协同管理,这正是未来精品农业的方向。不过,我有几点具体的想法和建议,想跟你探讨一下。”
“请讲!”
苏砚秋精神一振,她需要的就是能提出真知灼见的人。
“第一,红壤改良的节奏和投入。 ”
唐俊指着图纸,
“你提到三年目标,初期投入会非常大。我建议可以分区域、分阶段实施。优先改造核心品种如罗汉果、化橘红的种植区,采用‘深沟高畦+重施有机底肥+短期速生绿肥如田菁压青’的模式快速启动,其他区域则先用基础措施控制水土流失,逐步改良。这样能缓解初期资金压力,也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当然你要是资金没压力当我没说。”
“有压力,你的这个很适合我们!”苏砚秋接话。
“第二,罗汉果的架式选择与光照管理。 ”
他显然对罗汉果很有研究,
“你规划的是坡地,传统平棚架可能水土保持效果不佳且管理不便。我建议采用适应坡地的‘单线篱笆式’或改良‘人字架’,更利于通风透光和采摘。另外,罗汉果是短日照植物,但在果实膨大期需要充足光照积累甜苷。我们这里坡向复杂,需要精确规划不同坡向地块的品种布局,甚至考虑在关键生长期进行适度的遮光调控,来稳定产量和提升品质。”
“第三,新会柑的砧木选择。 ”他看向新会柑的区域
,“要追求高品质陈皮,砧木非常关键。枳壳砧抗病但可能影响风味,酸橘砧风味好但管理要求高。我建议前期小面积试验不同砧穗组合,找到最适合本地红壤和目标的搭配,再推广,不能盲目追求速成。”
唐俊怕对方听不懂,所以停顿,苏砚秋确是两眼冒星星,“你继续说。”
“第四,生物防治的本地化实践。 ”唐俊语气郑重,
“生物防治的天敌昆虫比如捕食螨、赤眼蜂引入,必须建立在对本地果园生态链的充分了解基础上,否则可能无效甚至破坏平衡。我建议前期投入建立一个小型的虫情监测站,摸清本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及消长规律,再制定精准的释放计划,这样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