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作品

第三十二章:突厥人无甲(第2页)

话到此处,突然发现,宋笃赫的眼神非常的坏,坏的透透的那种坏,嘴角也勾起了一个弯,好似,在想什么极不好的事情,心中一动,开口问道:

“贤弟莫非有什么妙计?”

宋笃赫仰起头,斜着眼瞅着赵晨道:

“那是自然。”

赵晨忙道:

“那说来听听。”

宋笃赫嘴角一撇,‘呲’出一个极具鄙夷的‘嘁’字:

“嘁,天机不可泄露,你只管听令就好。我且问你,延州汾川县有条洧水河,你知不知道?”

赵晨点了头:

“知道啊,汉书中有记载,说那里的水能着火,我还去看过呢,”

“吆喝!”

宋笃赫又一次被惊讶到了,他上下打量了打量赵晨,眼中充满的新奇:

“看不出来,赵大哥很有阅历嘛!”

赵晨笑道:

“贤弟说笑了,我辈读书人,志在家国天下,岂可闭门造车,自当四处游历以增见识,区区延州之行,不过月余路程,又是载于汉书的东西,为兄岂会不去看看。” 宋笃赫听的连连点头。

要不说人家赵晨能当县令呢,自觉是关键。

看见书上有啥,只要有条件,就跑去落实下。

这学习态度,呱呱的。

口中赞道: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赵兄此举,学之大善也。”

赵晨闻言,先是一愣,眼中慕的射出两道精光,而后一声尖叫,从身上摸出自己的秃笔,在嘴角咪溜了几下,又从胸口摸出张纸,趴在茶台上铺平,飞快的记了下来,口中还喋喋不休的念叨着: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至理名言,至理名言呀。”

“哎哎哎!”

宋笃赫见他商量正事的时候走神,心里那叫一个不乐意,伸手拽了拽他的衣袖道:

“话说,那地方你还记的嘛?”

赵晨拿起自己的真迹,用嘴吹了几下,仔仔细细的叠好塞进怀里,这才答道:

“记的,怎么了,贤弟想要?”

宋笃赫道:

“我自己倒是用不大着,不过守城得用,你这样,你拨些钱粮,派两个衙役领些灾民去弄些回来,这个没什么问题吧?”

赵晨道:

“这个倒是真没问题,就是不知需运多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