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怪不得七年没升迁呢
赵晨有没有相信宋笃赫的话? 摸着良心讲,信了九成。
一来庐江王造反的事情已经一语成谶,连年月日都说的很清楚,怎么死的也对的上,这就不是一般江湖骗子能达到的高度了。
二来人对未知的事物,总会保有一丝敬畏之心,而宋笃赫那里最不缺的就是新奇。
故而赵晨才会对宋笃赫那般客气,甚至把他当成了救命稻草。
而剩下的一成不信,则是侥幸心理。
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嘛,神仙都会犯错,何况是人呢。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宋笃赫提出的解决方案,最起码是目前的方案,更有利于管理。
外来人口多,还经常闹事,打吧,怕逼急了造反,不打吧,乱的人头疼。
这下好了,年轻力壮的都派出去干活了,剩下点老弱妇孺,那不是随便拿捏呀。
啥玩意,不愿意去?
不愿意去全家喝稀的呗,又没人逼你。
完全是自觉自愿,绝对没有逼迫任何一个人。
不公平?
老子是武功县令,只对武功的百姓负责,不满意,不满意回去找你们县令去,凭什么闹我呀。
故而分开之后,第一时间便把衙役安排了下去,让他们抓紧时间招募本县壮丁协助维持秩序,而后分成几队,把本县灾民和外来人员分成两个营地。
最后在外来营地贴出告示,招募壮丁修路、砍竹子、运送物资。
灾民是出来逃难的,为的就是一口吃的,需不需要干活对他们来说很不重要,能吃饱才是最重要的。
见出去干活有饭吃,还能给家人争取到喝稠粥的待遇,而且数量有限,报名从速,顿时就炸了锅,纷纷跑到招募点报名。
倒是有几个心眼多的和几个死心眼的,无论家人如何劝,都不肯报名,赵晨也不勉强,只是笑了笑便离开了。
一天一顿稀粥,薄的能照出人脸,统共用不了几粒粮食,愿意饿着就饿着呗。
老子爱民,也是有限度的。
一时间武功县上下,竟掀起了轰轰烈烈大基建运动。
十几万丁壮齐动手,运原油的运原油,砍竹子的砍竹子,挖陷坑哦不,是修路的修路,倒也颇有一番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