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作品

第九十二章:这是去奔袭长安了(第2页)

“你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回长安救陛下呀。”

赵晨连忙道:

“不可不可,宿国公是武功的主心骨,他若走了,此处谁来指挥。”

房玄龄都快哭了:

“赵县令,长安是大唐根本,不能有一点闪失,你就不能把,把”

宋笃赫见他忘了词,连忙提醒道:

“格局!”

房玄龄急道:

“对,你就不能把格局打开,别老盯着武功嘛。”

许金生道:

“房相,若武功丢了,二十万人马直逼长安,宿国公即便回去,也没什么用的。再说了,长安城名将如云谋士如雨,也不缺宿国公一人。

如今是武功缺将不缺兵,长安缺兵不缺将,与其让宿国公回救长安,倒不如多派些兵马回去。” 宋笃赫心中暗道:

‘这个许副将,倒是把养气的功夫练好了,如此塌天的事,两个国公都慌了,他竟还能保持冷静,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居然还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用生平最欣赏的目光,看了看许金生,笑着对房玄龄道:

“房相莫急,突厥偷袭长安,需绕路而行,即便骑马,也没咱们跑着快,何况咱们现在有的是马,还怕落在他们后面。”

房玄龄想了想,还真是。

突厥虽然都是骑兵,东边路上也没挖坑,可河多呀,不饶个一两天根本到不了地方。

更何况,武功昨日弄来了那么多战马,想救长安,也就一个时辰的事。

缓缓的点了点头道:

“宋公子言之有理,许将军说的极是,可即便如此,也应早些过去,须知兵贵神速,万不可因来得及便掉以轻心呀。”

宋笃赫道:

“事关社稷,我们怎么可能掉以轻心,只是想好好盘算一下罢了。如今之计,应赶紧通知陛下,让长安早做准备。我们则挑出些会骑马的,让人带到长安去。

至于宿国公和他那三千人马,就留在此处吧。没了他们,那些灾民实在没战斗力呀。”

程知节道:

“事不宜迟,商量只会浪费时间,先派信使送信,至于我回不回去,反正时间也来得及,等等陛下的旨意也不妨事。再说了,没有旨意,便带兵回京,很犯忌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