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鸭 作品
第251章 重建后的“天市坊”
“天健御苑”,建设在京师外城的“天市坊”。
京师的“天市坊”,是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如今已经扩建到80平方公里,比原来整个京城的面积还要大。
真实历史上的大明京城,洪武年间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周长约20公里,内城(北城)占地面积约35-37平方公里(含城墙范围)。
外城,嘉靖年间为防御蒙古扩建,周长约14公里,占地面积约25-28平方公里。
内城+外城合计约60-65平方公里(含城墙、街道、民居、官署等)。
可是现在,自从朱祁钰当上皇帝之后,一切都变了!
毫不夸张的说,部分省的治所城池,都达不到京师“天市坊”这种规模。
一个商圈竟然比你家的省会城市还要庞大,你能想像,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是何等的震撼吗?
大明京师的外城占地面积都这样恐怖如斯了,内城自然也不能落后。
内外城的扩建,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唯一不同的是,为了避免破坏紫禁城的“相对制高”,以及风水格局。
太宗文皇帝迁都时,将紫禁城位置南移,依托人工堆筑的“万岁山”(今景山)作为屏障,形成“背山面水”格局。
紫禁城北靠万岁山,南对金水河,符合“负阴抱阳”理念。
而万岁山镇压元朝“龙脉”(元代宫殿遗址),象征明朝克胜前朝。
所以,内城是向东西两侧扩建的,往宽了做。
当然,紫禁城的基建肯定也不能落后。
朱祁钰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非化工科技研究所,全都搬迁到紫禁城内,方便朱祁钰日常检查研发成果。
......
大明京师的内城与外城,两个区域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
内城依旧是古色古香,而外城,却是现代建筑。
如果你刚从内城出来,踏入外城的“天市坊”,会有一种明显的时代割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