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工部的工匠被害(第2页)
但云洛国和晋卫国,咱们跟他们并没有结仇,他们为什么要进攻我们呢?”
皇上叹了口气,说道:“桑荣、云洛、晋卫三国跟我们开战之后,朕专门派探子去打探过。
发现原来的桑荣王和太子杨真,全都被杀了。
凶手是二王爷,但上吊自尽了,因此三王爷杨越山接任了王位。
他联络了晋卫国和云洛国,许诺打下大恒之后跟他们平分大恒天下,所以这两国才跟着桑荣国一起进攻我们。”
“原来的桑荣王被杀了,凶手是二王爷,还上吊自尽了,这未免也太不可思议了!”高悠说道,眼神中闪过一丝惊疑。
皇上轻轻点头,说道:“朕也觉得有些蹊跷。
据探子打探回来的消息说,三王爷杨越山在高森被杀之后,曾经去向桑荣王请求过出兵,但被桑荣王给拒绝了。
随后没过多久,太子杨真便被杀了,紧跟着桑荣王也被他身边的仆人毒死。
仆人被抓后招出是二王爷指使的,等派兵去抓的时候,二王爷已经上吊死了。”
高悠冷笑了一声,说道:“每一步都是设计好了的,分明就是栽赃陷害后再杀人灭口。
杨越山为了给高森报仇,连谋权篡位,残害手足的事情都做了。
如果不把他彻底灭掉,我们以后会不断地受到他的侵扰。”
皇上嗯了一声,说道:“朕跟厉丞相、曾丞相、卢尚书,周尚书他们也是这么想的。”
高悠见皇上同意灭掉桑荣国,立刻站了起来,说道:“父皇,让儿臣率兵前去灭掉桑荣、云洛,晋卫三国,彻底解决南疆之患。”
皇上看着他,一脸关心地说道:“你才刚刚回来,先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再说。”
高悠语气坚定地说道:“国事要紧,儿臣立刻就去南疆。”
皇上哎了一声,说道:“再急也不急在这一时,南疆现在的情况已经稳定,休息几天去也不迟。”
高悠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毕竟自己已经把林峰、秦康他们派去,就算桑荣国他们继续进攻,也不会有问题,晚去几天确实没什么关系。
于是,说道:“儿臣听父皇的。”
皇上随即让他回东宫去好好休息,晚上到皇宫来陪他一起用膳。
高悠行礼后准备离开,突然想起了魏鸿泰,问道:“魏鸿泰已经带回来了,是否还需要交给刑部或大理寺审讯?”
皇上听到魏鸿泰的名字,脸立刻阴了下来,冷冷地说道:“光是谋反这一条罪就足以诛他九族,还审什么,用不着再审,明日午时,凌迟处死。”
“是。”
高悠应了一声,行礼后离开了。
高悠回到东宫,沐浴更衣后稍作休息,便前往禁军大营。
大营内,士兵们操练正酣,刀光剑影,喊声震天,相当威武。
高悠与禁军将领们一一交谈,询问这段时间禁军的情况。
将领们汇报说,禁军士气高昂,训练有素,随时能够应付各种突发情况。
高悠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让士兵集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为大恒朝的安宁贡献力量。
傍晚时分,高悠前往皇宫陪皇上用晚餐。
餐桌上,父子俩边吃边聊,气氛融洽。
晚餐后,他们漫步御花园,欣赏着园中的奇花异草。
花园里,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如梦似幻。
父子俩在凉亭坐下,继续交谈,高悠把他想帮江南百姓办点实事的事情也说了。
皇上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你这个想法非常好,百姓之事,就是国之大事,朕支持你。
这样,明天早朝的时候,你当着满朝文武说出来,看看他们是什么意见。”
“儿臣遵命。”
次日早朝,大殿内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旁。
高悠出列,向皇上和众大臣汇报收复江南的经过,以及江南百姓的困境。
最后他说道:“父皇,江南百姓在战乱中受尽苦难,家园被毁,生活困苦。
为了让他们尽快恢复生活,恳请父皇下旨给他修桥铺路,同时减免百姓的税赋。”
皇上刚准备点头应允,户部尚书卢齐江却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太子殿下,江南百姓受苦,朝廷理应关怀。
减免税赋之事,立刻可以执行。
但修桥铺路耗费巨大,朝廷财政吃紧,实在无力承担,还请殿下体谅。”
朝廷这段时间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卢齐江手上现在已经却没钱了,所以听到又要花银子,头都大了,这才赶紧出来阻拦。
高悠知道他担心什么,说道:“卢大人不用担心。我此次收复江南,发现各州府县都有大量库银,多则几百万两,少则也有几十万。
另外,从魏鸿泰府中也收缴了十三亿两银子。
这些银子我都已造册登记。”
说着,他取出一个账本,递给值日太监,太监转呈给皇上。
皇上接过账本,仔细翻看,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
高悠接着说道:“父皇只需下令,让各州府官员从这些银子里取出一些,用于修桥铺路即可。
这样,朝廷不用为银子发愁,又能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些好事。”
皇上听后,大为赞赏,立刻下旨:“传朕的旨意,让江南新到任的官员,从各府银库里取出十万两银子修桥铺路,同时减免江南百姓三年的税赋。”
值日太监领旨退下后,卢齐江又说道:“陛下,户部现在缺银,可否从江南诸府先借一些给户部,等户部有银子了再还给他们。”
皇上想了一下,毕竟现在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户部如果没银子确实是个问题。
沉吟片刻,皇上说道:“这样吧,把查封的魏鸿泰的私银,全部充入户部银库公用。”
卢齐江一听,喜出望外,赶紧躬身道:“谢陛下,这下臣终于不用发愁了。”
早朝散后,皇上把高悠叫到景隆殿,父子俩又谈了许久。
高悠这才离开,去安排处决魏鸿泰的事宜。
午时刚至。
刑场四周早已被百姓们围得水泄不通。
人群里,有老人、妇女,还有孩子,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期待和兴奋,这场正义的审判,他们已经等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