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真的晚晴 作品

第116章 战事再起

狂风在窗外如猛兽般怒号,那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将这世间的一切都撕裂开来。豆大的雨点砸落在窗棂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这声响在狂风的呼啸中显得格外刺耳,仿佛是这天地间的一场疯狂交响乐。

嬴政与琉璃并肩站在书房内,他们的身影在昏黄的烛光下显得有些模糊。窗外的狂风暴雨愈发猛烈,那雨幕如同一道巨大的水幕,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其中,似要将这世间的一切都无情吞噬。

昏黄的烛光在风中摇曳不定,那微弱的光芒在狂风的肆虐下显得如此无力,仿佛随时都会被吹灭。烛光的影子在墙壁上扭曲拉长,宛如鬼魅般舞动,给这原本就有些阴森的书房更增添了几分诡异的氛围。

嬴政身着一袭黑色龙袍,那龙袍上的金线绣就的蛟龙栩栩如生,张牙舞爪,似要破壁而出。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着,如同汹涌的波涛一般,愤怒的火焰在他的眼中熊熊燃烧。赵国的挑衅就如同那尖锐的芒刺一般,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尊严与骄傲。

然而,就在他的目光与琉璃交汇的瞬间,一股无法言喻的力量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是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仿佛能够穿透他内心最深处的愤怒与绝望。他凝视着琉璃,只见她的眼眸犹如深邃的湖泊,平静而又充满力量。

在那一瞬间,他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如同被一场春雨润泽过的大地,慢慢恢复了平静。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如钢铁般坚硬,如磐石般稳固。

琉璃身着一袭淡蓝色的华服,宛如仙子下凡。她的裙摆如同流动的湖水,轻盈飘逸,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仿佛在舞动着一场梦幻般的旋律。她的肌肤白皙如雪,宛如羊脂玉般温润,微微泛着淡淡的光泽。

她缓缓地走到嬴政面前,轻柔地握住了他的手。那双手宽厚而温热,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透过掌心传递到嬴政的心底。他能感觉到琉璃的手微微颤抖着,似乎在与他一同承受着秦国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琉璃深知,此刻秦国所面临的危机,恰似眼前这遮天蔽日的暴风雨般严峻。稍有不慎,整个国家便会被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思绪在这混乱中寻得一丝清明。

她凝视着嬴政,眼中既有对赵国行径的切齿痛恨,又饱含着对嬴政的理解与支持。她知道,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嬴政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倾听者,更是一个能够为他出谋划策的智者。

“陛下,赵国此举确实让人意外,他们竟然如此大胆地联合其他国家。这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的,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琉璃挺直身子,微微仰头,她的目光清澈而坚定,透露出一种冷静和睿智。

她接着说道:“然而,秦国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我们拥有强大的军队,士兵们个个英勇无畏,而且他们对国家都怀着满腔的赤诚和忠心。只要我们能够制定出恰当的战略,充分发挥我军的优势,就一定能够像锋利的刀刃一样,击退敌人,扞卫秦国的尊严和荣誉。”

嬴政听了琉璃的话,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他的目光重新落在那封静静地躺在书案上的密信上,似乎想要透过这封信,洞察赵国的每一个阴谋和破绽。

过了一会儿,嬴政缓缓说道:“阿璃所言甚是,不过目前我们还不清楚赵国到底与哪些诸侯国勾结在一起,他们的兵力部署情况又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尽快搞清楚的关键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琉璃的秀眉微微皱起,似乎在沉思着什么。过了一会儿,她的眼睛突然闪过一丝亮光,仿佛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她轻声说道:“陛下,依臣妾之见,我们不妨派遣一些身手矫健、机智过人的密探,让他们乔装打扮成各种身份,潜入各国。这些密探就像暗夜中的幽灵一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打探消息。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及时掌握各国的动态,做到知己知彼。”

嬴政听了琉璃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琉璃继续说道:“此外,陛下还可以召集朝中的诸位大臣,让他们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御敌之策。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的智慧汇聚在一起,说不定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良计呢。”

嬴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赞许的笑容。那笑容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暖。他感慨地说:“阿璃啊,你总是能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给寡人带来如此宝贵的启发。好,就照你说的办!传寡人的旨意,即刻召集大臣们前来书房,商议要事。”

没过多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宫殿的长廊中响起,如鼓点一般,在寂静的宫殿中回荡。这阵脚步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朝中的大臣们听到这阵脚步声,纷纷神色匆匆地赶来。他们身着各异的朝服,有的庄重,有的华丽,有的素雅,但无一不流露出对局势的深深担忧。这些大臣们来自不同的派系和背景,平日里或许会有一些明争暗斗,但在这一刻,他们都暂时放下了彼此的成见,共同面对眼前的危机。

众人在书房中整齐地站定,嬴政面色冷峻地坐在书桌前,他的目光如鹰隼一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待众人安静下来后,嬴政缓缓开口,将密信的内容一一道来。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在大臣们的心上。

当嬴政的话音落下,书房内瞬间陷入了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面露惊惶之色,有的则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丞相王绾身着一袭华丽的紫袍,头戴峨冠,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他站在众人前列,率先向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赵国此举实在是欺人太甚,令人愤慨。然而,若贸然发动战争,犹如一场熊熊烈火,必将给各方带来沉重的灾难,生灵涂炭。依臣之见,或许可以先派遣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赵国,以义正言辞的态度责问其意图,尝试通过外交手段,以和平之方式解决此事,避免无辜百姓遭受战火之苦。”

嬴政的眉头微微皱起,他那双深邃的眼睛凝视着前方,仿佛要透过虚空看到赵国的一举一动。他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着王丞相的话,以及赵国的真正意图。

过了一会儿,嬴政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王丞相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赵国既然已在暗中处心积虑地谋划,恐怕不会轻易罢手。使者贸然前往,怕是会打草惊蛇,让赵国提前有所防备,反而对我们不利。”

就在这时,大将军蒙恬身披厚重的黑色战甲,腰间悬挂着寒光闪闪的佩剑,威风凛凛地向前迈了一步。他单膝跪地,拱手说道:“陛下,依臣之见,我秦国应立即整军备战,厉兵秣马。赵国向来对我秦国领土虎视眈眈,垂涎已久,如今联合他国,气势汹汹而来。我军唯有主动出击,方能抢占先机,挫其锐气。”

蒙恬的话语如同一道惊雷,在朝堂上引起了一阵骚动。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表示赞同蒙恬的看法,有的则认为应该再观察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