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双剑风云
地中海的晨光穿透薄雾时,“融风号”的甲板上已飘着淡淡的剑穗香。阿石正将龙渊剑横在膝头擦拭,剑身在晨光里泛着冷冽的蓝光,那些曾随船行亮起的云纹,此刻正沿着剑脊缓缓流转,像是在呼应远方某种隐秘的召唤。苏念安腕间的菩提子突然轻颤,金砂纹路里浮出幅模糊的影像——座依山而建的高台,台上插着两柄剑的剪影,台下挤满了身着不同服饰的人,既有中原的劲装侠客,也有西域的长袍武士,还有些人腰间佩着罗马风格的短剑,影像的最后,两柄剑的剪影突然交击,迸出的火花竟在空中凝成“双剑会”三个字。
“是武林大会的消息。”苏念安按住发烫的菩提子,看向正检查箭囊的林霜,“影像里的高台,和穆罕默德·李提过的亚历山大港‘观星台’很像,而且那两柄剑的轮廓,像极了龙渊和另一柄名剑。”林霜闻言举起一支箭,箭镞映出的星图里,原本指向地中海的蓝光突然分作两道,一道仍指着亚历山大港,另一道则转向东北方,两道光之间,竟浮着行小字:“湛泸现,龙渊应,双剑会,定乾坤。”
“湛泸剑?”阿石猛地握紧龙渊剑,剑鞘上的海水痕迹瞬间蒸发,“师父当年说过,湛泸与龙渊同出春秋铸剑师欧冶子之手,湛泸主‘仁’,剑出则天下安;龙渊主‘勇’,剑动则邪祟散。只是湛泸剑在南宋末年就没了踪迹,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地中海?”他话音刚落,掌舵的哈米德突然指着船舷外,那里的海面上正飘着几艘快船,船帆上都绣着柄剑的图案——剑身修长,剑柄刻着云纹,正是湛泸剑的样式。
最快的那艘快船转眼就靠上了“融风号”,一个身着月白长衫的青年立在船头,腰间悬着柄无鞘长剑,剑身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银光,与龙渊剑的冷冽截然不同。青年拱手笑道:“在下叶承影,携湛泸剑赴亚历山大港‘双剑会’,听闻船上有龙渊剑主,特来拜会。”他说话时,腰间的湛泸剑突然轻鸣,阿石膝头的龙渊剑也跟着震颤,两柄剑的剑气在空中交织,竟将甲板上的晨雾撕出两道笔直的缝隙。
苏念安注意到叶承影长衫的袖口绣着细小的“墨家”纹路,而他腰间的剑穗是用中原的冰蚕丝与波斯的金线混编的,穗尾坠着颗与“文明之眼”材质相似的金属珠。“叶公子也是为‘文明之眼’而来?”她晃了晃腕间的菩提子,金砂纹路里的高台影像突然清晰,台上的两柄剑旁,正放着个与金属球一模一样的物件,“我们在鲁萨迪尔港找到的‘文明之眼’,似乎与双剑会有着关联。”
叶承影闻言眼中一亮,伸手从怀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绢布,上面用汉文和希腊文写着“双剑会约”:“这是我从墨家秘阁找到的古籍,上面说亚历山大港的观星台,本是战国时期墨家工匠与希腊学者共建的‘汇智台’,当年欧冶子铸完湛泸、龙渊双剑后,曾将双剑放在台上祭祀,后来双剑流落四方,汇智台也成了武林中人争夺的宝地。而‘文明之眼’,其实是开启汇智台地宫的钥匙。”他指着绢布上的图案,那是座与观星台相似的建筑,建筑底层的石门上,刻着双剑交击的纹样,纹样中央正是“文明之眼”的轮廓。
林霜突然举起箭镞,映出的星图里,两道蓝光已在亚历山大港上空交汇,交汇点旁浮着行罗马文,经叶承影翻译竟是“月圆之夜,双剑开宫”。“今天是农历十四,明天就是月圆之夜。”她看向船外越来越多的快船,那些船上的人或佩刀或持剑,服饰各异却都带着股凌厉的气息,“看来武林中的人,都想借着双剑会争夺‘文明之眼’,打开汇智台地宫。”
“融风号”驶入亚历山大港时,港口早已挤满了人。码头的石柱上贴着用汉文、阿拉伯文、希腊文写的“双剑会”告示,告示旁围着些中原侠客在争论,不远处的酒肆里,几个西域武士正用弯刀敲着桌子,还有些罗马贵族打扮的人,正与身着僧袍的印度僧人交谈,每个人的目光都时不时瞟向港口中央的观星台——那座高台通体由白色大理石砌成,台顶立着个青铜制的观星仪,仪身上刻着中原的二十八星宿与希腊的十二宫,而高台的石阶上,已站满了手持兵器的护卫,他们腰间的令牌上,都刻着双剑交击的图案。
穆罕默德·李早已在码头等候,他身边站着个身着红色袈裟的僧人,僧袍上绣着藏传佛教的八宝纹,手里转着串镶嵌着宝石的念珠。“这位是吐蕃密宗的玄寂大师,”穆罕默德·李介绍道,“他也是为双剑会而来,说汇智台地宫里藏着能平息战乱的‘和平经卷’。”玄寂大师双手合十,念珠上的宝石突然亮起,与苏念安的菩提子、叶承影的湛泸剑穗同时发出微光,“三位施主身上有‘文明之眼’的气息,想必就是找到它的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