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第 132 章
就这样杨氏在丛家一住就是数月,把杏娘母女俩伺候得肥肥胖胖,白里透红。
直到过年前几天丛孝自府城归家,杨氏才再次卷了铺盖回自个家。
不论是白水湾还是泮水村的人都啧啧称奇,见过疼爱闺女的,却没见过这般精心伺候女儿生产的。
李家老两口疼女儿是真疼,不像那些嘴上说得好听,怎么娇养、呵护,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到头来都是为了卖个好价钱,舍出去这许多本钱,总得收点利息不是?
出于对妻女的亏欠,以及岳母的仗义相助,岳家的倾心相帮,丛孝打心眼里感激。
陈氏跟他大嫂是什么德行,他心里清楚得很,两个人堪比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做出来的饭菜不能说难吃,只能说饿不死就成,让她们自掏腰包是绝无可能的事。
平日里的吃食紧着园子里的来,公中不出银子,一个铜板的菜钱都甭想花出去。然而公中的出息又握在陈氏手里,进了她的口袋就是她的私房,哪有往外掏的道理?
当然丛信是个例外,在大儿子学业这块,陈氏异常舍得花钱。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在大是大非上头,陈氏一向分得清。左右这银子也没花在外人身上,日后大儿子有了出息,她这个老封君当得才叫风光。
如此一来丛孝这个房头就吃了亏,银子就那么多,其中一半还是丛孝贡献的。一家花用多了,另一家便顾不上,丛孝掏了钱却用不到自家人头上,心里也是有憋屈的。
可再难受也得忍着,谁叫他出门在外,妻女仰赖父母帮衬。若不塞给他们好处,只怕妻女在这个家里更是孤立无援,举步艰难。
亲情之间地母慈子爱,兄友弟恭,那也必须有利益的交换为代价。
然而李老爷子老两口对女儿的疼爱是无偿付出的,发自于内心,无关钱财牵扯。
如此才更得丛孝敬重,他自己从没体会过的东西,在妻子身上看到了,不得不说也是一种释然。
为了感激岳家的真心相待,丛孝特意跑到镇上置办了精致的茶叶、布匹、点心、水酒等,大包小包提到老丈人家。
李老爷子捋着胡须满意点头,笑着受纳了女婿的一片孝心。
不但如此,丛孝还大手笔地包了老李家的各色年货,足足买了一箩筐。
好家伙,这架势惊掉了白水湾众人的眼珠子,原本以为老李家的赔钱货算是做实了——出嫁、生育外孙女都赔出去一大笔银子,往后还不知道有多少由头等着呢,实打实的赔本买卖。
不成想峰回路转,洒到水里的银子竟有生息的一天,得到的回报着实丰厚。
村里人啧啧称奇,羡慕、嫉妒、喟叹着皆有之。
“李老爷子的这个女婿选的好,得了岳家的好没有装聋作哑。这要是放在旁人家里,老岳母伺候妻女只说是应当的,蒙了眼睛只当看不到,何曾想过报答?”
“谁说不是呢?李老爷子的眼光自是错不了,想当初去他家求娶的人何其多,门槛都踏薄了三成。李老爷子慧眼识珠选了这个女婿,想来正是看中了他的一片赤子之心。”
有赞叹的就有眼红发酸的,“要我说这个小女婿还是不够大气,得了那么些好处,竟只买了一筐子鱼肉。
换了是我,怕是镇上的铺子都能给搬空了,他不是在府城做工吗?府城的人送礼会这么一副穷酸样,也不怕笑掉人家的大牙。”
袖着手的几人面面相觑,嘲讽地扯动嘴角,红眼病犯成这样也是个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