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第 136 章
丛孝十来岁起出门闯荡,虽说没成就多大的气候,可到底见多识广,眼见、胆识非常人可比。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愣是看不懂他老娘脑子里的想法,为人鲁莽行事懒惰,偏还没有自知之明。先前没分家时被他大嫂耍得团团转,拿捏得死死的,自个半分没察觉,还得意洋洋以为尽在掌控。
之后被他哥嫂扫地出门仍是没有半分自觉,当自个是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要不是他接了老两口过来二房,两人在镇上还不知道过得什么日子,怕是成日里窝在那个小房子里连个人样都没有。
老娘手里的私房银子能不能保住还两说,他娘是抠门小气,可大嫂也不是省油的灯。
两下里遇上,老娘指定兵败如山倒,压根不是他嫂子的对手。
即便如此,从镇上回到村里,他娘依旧神气活现,张牙舞爪,永远不知丧家之犬为何物。
随着杏娘在镇上当起了小摊贩,眼界日益开阔,娘家侄子也愈发名声渐起,杏娘的胆气、心性磨炼得一日比一日强硬。
陈氏本就在小儿媳手上讨生活,儿媳又不是个爱苛刻人的性子,只要本分度日,安分守己,自有她的好日子。
偏陈氏较着劲地跟儿媳比个高低,三不五时撩拨一把虎须,得逞了过一把嘴瘾,输了偃旗息鼓。
只可惜时日见长,赢的牌面越来越少,堪称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经典战役。
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要丛孝说,他也是佩服地五体投地,怎地就不能消停度日呢?
要不怎么说人不能太闲,如他老娘,不爱干活也就罢了,谁也没指望她能做点什么。
可她吃饱了就挖空心思钻研这些个边边角角的小道,耳根子软又容易被人挑唆,想着法的给人添堵。
不是他不孝,还真像那些绕着水牛转圈的苍蝇,咬不死人但能把人烦死。
怪道他媳妇越来越不耐烦搭理婆母,之前还会说几句道理讲几句缘由,如今一出手就是雷霆手段,懒得废话。
有空闲找别人的茬肯定是日子过得太舒服的缘故,吃几天焖红薯胀几天肚子,什么毛病都能治好。
自古以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他们两父子就是那无辜至极,被拍到岸上的刁子鱼。
横竖是暴尸滩涂的下场,死之前也要问个清楚明白。
见小儿子浓眉紧皱,一副濒临崩溃的样子,丛三老爷强打起精神,努力回想老伴的异常。
“过年之前还好好的,准备年货忙里忙外,你娘进进出出都有个笑模样,烧火、砍柴不在话下……大年初一更是没得说,拜年恭贺笑眯了眼,初二你大姐回娘家……”
丛三老爷心里一动停住了,眨巴着一双苍老的眼睛对上小儿子漆黑如墨的瞳仁。
“你大姐回娘家也没做什么,坐在一起说说闲话,吃过两顿饭就回去了,应该……跟她没关系……”
在儿子死死盯着他的目光下越说越心虚,声音渐渐低至虚无。
丛孝沉默半晌叹一口气,烦躁地一手握拳捶额头。
“爹,大姐到底跟我有什么冤仇什么怨恨,为何这般跟我家过不去?两家合伙做生意,商场如战场,败了就是败了,我无话可说。
最后落个惨淡收场都是我在收拾烂摊子,大姐就出了张轻飘飘的欠条,在这件事上我这个做弟弟的没有对不住她。
往远了说,当初大姐出嫁时咱家穷得叮铃哐当响,也没能力给她置办一份像样的嫁妆。
后来我做工挣了钱,私底下补贴过她一笔私房银子,按理这本不是我这个当弟弟该做的事,可我依旧出了,我也不后悔。
可当初欠债的把我家的大门堵得结结实实,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大姐斩钉截铁地一个铜板都不愿意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