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流 作品

第8章 欲娶亲操办婚事 神仙地飞出凤凰

张家堡几年来一直没有大的喜事,二老爷要娶亲,就成了当前天大的喜事,张管家忙着看吉日,挑时辰,给各位亲戚,以及县里乡里各方绅士,递送喜帖。·兰.兰′文!学` ′最*新~章.节-更`新*快?喜日子定在五月初二。

大哥张国栋得到兄弟要成家的信息,也是喜出望外,特此安排好手上事务,趁着兄弟婚事,准备回家团聚。有着太太派头的姬风月,提出让张国栋弄辆车送行,这远路上没个专车怎么行,怎么能体现州长的身份,张国栋迫于太太的要求,就私下弄了一辆汽车,就让把他们送到槐庆府。太太见有了专车,便把自己和孩子的换洗衣服,以及其他东西装了几箱,张国栋也给家里带了点特产,结果,一个小小汽车,就给塞得满满的。他便携妻子以及两个孩子张杰,张裕回到西安,去到老三张国才住处,商量着一同回家,给兄弟办喜事。

在西安城防司令部的副官张国才,也给上司打了招呼,有事告假。老三想,这年头土匪四起,路上不安全,便带上两个勤务兵路上护送。也在城防处,搞了一辆车,给母亲和家里人带了一大堆东西回家去,两辆车,一路开往槐庆府。因为他们到家需要待几天,都主张让车把他们省送到槐庆府,再让油坊掌柜张亭,雇用马车,拉着一家人回家。

两个车到了槐庆府,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张亭雇来两辆马车,一个车拉东西,一个车拉人,才把他们全部转回家。

见到两个儿子回来,老太太想儿的相思病,一下子去掉了,顿时也是心里乐开了花。她心里认为,二儿子喜事,让自己在外的两个孩子,借机回家团聚,又能给二儿子办一个祥和,吉庆的婚礼,沾沾喜气,真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喜日子就要到了,远路亲朋已提前赶到张家堡,堡内已是人声鼎沸,人人脸上充满喜乐,场面极其热闹。

有着预期的婚事,二老爷张国良的心情自然高兴,看到玉芝沉默寡言的时候,开导几句,所有一切,都按照他的意愿正常进行,没因玉芝的心情而改变。激动的心情,欢乐的气氛,使得张家堡的每一片土地,都露出喜庆的色彩,张国良被这喜庆的气氛感染,并陶醉在其中。

天刚黑,张家堡里外,都挂上了红灯笼,城堡出门的路边也不例外,喜庆的气氛,给一家人增添了喜乐的心情。给玉芝办喜事,自己本应高兴,可她就是喜不起来,她看着自己有空闲时间,便离开忙碌的人们,走到崖顶那棵参天松树下。这里一切都很寂静,她在树下静静的坐了下来。看着远处那一排灯笼,心想着,这条挂满灯笼的路,把自己引向了幸福,而自己的女儿,却没有能跟着她一起走向幸福。半道上的离别,在她心里留下永久不能愈合的伤口,她眼泪不由得潸然而下,口里自言自语道:“草儿,你别怨恨妈妈丢下你,你能否托梦给妈妈,告诉我,你在那里?”晚风轻轻的吹拂她的头发,树下觉得很静,可松树的树叶,在高空被风刮的嗖嗖作响,仿佛因为这里太静,它想给这寂静的夜里添点活力。也仿佛看到忧伤的玉芝,想给她唱支欢歌,送去一点心灵安慰。然而,一切努力都于事无补,树枝舞得再欢,也带不来快乐,不但没让玉芝快乐起来,反倒增加了悲伤的气氛。

对着星空,玉芝不知道该说什么?她没法解释,只有自己悔恨自己,到死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自己怎么就轻易的放开了拉着女儿的手?女儿那活泼的身影,那流着泪的眼睛,那撕心裂肺呐喊声,不时的在眼前浮现。她狠狠的击打着树杆,粗糙的树皮划破她的手指,血从手指间流出,流到树杆上。她感觉不到疼痛,身心麻木的她,失去了任何感觉。对女儿那份愧疚,填满了她的整个灵魂,使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来到张家堡,对着那既热情而又陌生的面孔,她只能笑脸相迎,笑的那么做作,那么不自然。就在婚礼即将来临时,老太太曾训教道:“玉芝,你的伤心我都知道,这些都过去的事了,你就要把它忘掉,想也没有用,现在只能一心一意的,做好成亲这个大事,完了婚,你就开始新的生活,不能整天哭泣,用眼泪洗脸,把这个情绪带到结婚中来,不吉利,你考虑清楚,如果还是老样子,依我看,这个头就别梳了。`兰*兰\文?学· _更/新-最/全·”

对着老太太的训斥,玉芝当面承诺,保证改过。可她想她的女儿,这个情感没法压抑。她只能在这避开人们眼光的角落里伤心,只能在这寂静的大树下,向大树诉说自己的无奈和难过。逆来顺受,成了这个弱女子活下去的唯一出路,她已经没了别的路可走。

她把自己的情感,深深的压到心底。母爱,在这适时生存的环境里,显得那么渺小,那么的不堪一击。而思念又如坚韧的细丝,深深的缠绕在她的心上,使她没有办法解开,也没有办法除去,就这样夜以继日的折磨着她。她眼里流泪,心里滴血,受着思念和悔恨的折磨。当着人面,又要强带笑容,把哀愁埋在心底,一切都要听老太太的指挥,她成了一个没有自己主见的傀儡一样,任人摆布,。她不想这样,可她渴望幸福,渴望家庭,渴望有一个稳定的落脚地,不得不顺从着命运的安排,此时的她,感觉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推着她

走向看似辉煌的尖峰。

真是: 纵然前去贵妇显, 难抵思女心含酸。

生存路上做人难, 心藏伤痛面欢颜。

槐庆府是县老爷办公的地方,据说是从唐朝就有的名字,延续至今,如今成了县城,尽管是个山城,但他管辖着方圆一百多里地,也是这个区域唯一的一个大城镇。

由于县政府的定位,这里自然成了来往商客必经之地,因而经济贸易异常繁荣,在这繁荣下面,也掩盖不住其鱼目混杂,藏污纳垢。

张国良的喜帖,自然送到了高县长的手里,本来区区一个保长,根本不入县老爷法眼,可有着比高县长高级别的州长张国栋的存在,使得高县长,不得不放下自己的身段,高看保长张国良一眼。张国良要办喜宴,高县长就放出口信,要前去祝贺,张国良得知,也就特地邀请了高县长。

高县长知道张国栋要回来,心里也想趁机巴结一番。趁着他弟弟办喜事,前去拜访,于情于理都能说得过去。走向上层,没有人脉关系,那是办不了大事情的。无论如何,不能失去和张国栋的交往的机会,而影响仕途。他心里很清楚,官大一级压死人,无人提携运不通。

高县长要去赴宴,因路途遥远,只好提前行动,县里日常事务,交于手下文书唐思远,吩咐他有什么重大要事,就等自己回来处理,便坐上马车,欣然前往。

唐思远身为文书,没人呼其名,都以唐文书称呼,在唐思远心里,干一天县长的事,那就要拿出县长派头,心里高兴,自然就飘起来。在县衙坐不住,就想在外边显摆一下自己的权势,要不谁知道自己掌大权了?中午吃饭,就去了县里最大的饭庄《醉香楼》。

“唐文书大驾光临,楼上请,”因唐文书和县长光顾过饭庄,店小二自然认得,所以使劲的呐喊着,唯恐来客听不到。唐文书上楼,进了一个包间,点了几个小菜,要了一壶酒,自斟自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