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宝宝 作品

第181章 孙媳妇大脑灵堂,无能的王有财

他再次走出病房,这次拨通了红星塑料厂刘厂长的电话。

“刘厂长,我是苏建国。“

电话接通后,苏建国开门见山。

“有个不情之请...“

他将情况简单说明后,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苏建国的心沉了下去,以为又要被拒绝。

“苏老板。“

刘厂长的声音突然变得坚定。

“您别着急,我这就安排。一辆货车装棺木,再加一辆越野车坐人,够不够?“

苏建国一时语塞,没想到对方答应得这么痛快。

“刘厂长,这...太感谢了!但这毕竟是...“

“嗨!“

刘厂长打断他。

“什么年代了还讲究这些?老太太是您的亲人,那就是我们厂的贵客。您把医院地址发我,两小时内车就到。“

挂断电话,苏建国站在走廊里,感觉胸口堵着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实在没想到,刘厂长竟然这么仁义。

回到病房,苏建国将好消息告诉了家人。

王老爷子的眼神终于有了些神采,他颤抖着握住女婿的手。

“建国啊...多亏有你...“

“爸,您别这么说。“

苏建国蹲在岳父面前。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王大江坐在轮椅上,泪眼朦胧地看着妹夫。

“妹..夫...谢谢...“

“大舅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苏建国拍拍王大江的肩膀。

“您现在最重要的是保重身体,妈在天之灵也会希望您好好的。“

两小时后,两台塑料厂的车准时停在了医院门口。

刘厂长亲自带人来了,还带来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帮忙。

“苏老板!“

刘厂长快步上前握住苏建国的手。

“节哀顺变。车都准备好了,您看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苏建国感激地点头。

“刘厂长,太感谢您了。这情分我记在心里。“

“您客气了。“

刘厂长摆摆手。

“老太太能坐我们厂的车走,是我们的荣幸。“

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老太太的遗体被小心地安置在货车上的临时棺木中。

“妈...“

王秀兰轻声呼唤。

“我们回家了...“

车队缓缓驶出医院,向着保定方向前进。

越野车里,王老爷子抱着老伴的遗像,目光呆滞地望着窗外。

王大江坐在轮椅上,时不时发出压抑的啜泣声。

王秀兰靠在丈夫肩头,眼泪已经流干了。

苏建国坐在副驾驶位置,不时通过后视镜观察家人的状态。

车厢里弥漫着悲伤的气息,但在这悲伤之下,他感受到一种奇特的平静。

老太太终于如愿以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见到了她最牵挂的大儿子,现在又将在她生长的地方长眠。

“爸。“

苏建国打破沉默。

“您还记得妈最爱吃什么吗?我想着...葬礼上准备些她喜欢的...“

老爷子回过神来,嘴角浮现一丝苦涩的微笑。

“她啊...最爱吃老家的驴肉火烧...年轻时候,我们约会,我总给她买...“

王秀兰也想起了什么,脸上浮现怀念的神色。

“有一次下大雪,妈走了十里地,就为了给我们买两个火烧...到家时都冻僵了...“

车内的气氛渐渐从纯粹的悲痛变成了带着温暖的回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老太太生前的点点滴滴。

苏建国静静听着,心中感慨万千。

死亡无法抹去爱的记忆,反而让那些平凡的瞬间变得弥足珍贵。

六个小时的车程在回忆中显得不那么漫长。

当车队驶入保定地界时,已经来到了下午。

村里的乡亲们听说老太太要回来安葬,纷纷前来悼念。。

木匠老柳头带着几个后生迎上来,帮忙卸下棺木。

村里的妇女们则搀扶着王秀兰和王老爷子,轻声安慰。

“老嫂子走得安详,是福气...“

张村长握着王老爷子的手说。

按照当地习俗,老太太的遗体被暂时安放在祠堂,等待三天后的正式下葬。

祠堂的木门被缓缓推开。

苏建国和王秀兰搀扶着王老爷子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几个村里的壮年,小心翼翼地抬着老太太的棺木。

棺木上覆盖着一块崭新的红布。

"慢点,门槛高。

"

苏建国低声提醒,一只手稳稳地扶着岳父,另一只手帮忙托着棺木的一角。

祠堂内早已被打扫得一尘不染。

正中央摆放着一张长条供桌,上面摆着几盘水果和点心,香炉里插着三炷刚刚点燃的香,青烟袅袅上升。

供桌后方,是专门为老太太准备的灵位,一块崭新的木牌上写着

"慈母王门李氏之灵位

"几个大字。

"就放在这里吧。

"

张村长指挥着众人将棺木安放在祠堂中央的架子上,然后转向王老爷子。

"老王叔,您看这样行吗?

"

王老爷子的眼睛盯着棺木,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王秀兰红着眼眶上前,轻轻抚摸着棺木上的红布。

"妈,我们回家了...

"

她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王大江坐在轮椅上,被苏建国推到了棺木前。

他的身体剧烈地颤抖着,喉咙里发出

"嗬嗬

"的声响,残缺的手指死死抓着轮椅扶手。

他想站起来,想最后给母亲磕个头,可瘫痪的身体却不听使唤。

"大哥,别急。

"

苏建国连忙走过去,扶住王大江。

"我帮你。

"

苏建国将王大江扶起,架着他跪在棺木前。

王大江的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发出

"咚

"的一声闷响。

再抬头时,额头上已经渗出了血丝,但他似乎感觉不到疼痛,只是死死地盯着母亲的棺木,眼泪无声地流淌。

祠堂外渐渐聚集了不少村民。

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女,还有几个半大的孩子躲在大人身后好奇地张望。

他们低声交谈着,不时发出叹息。

"老太太是个好人啊...

"

"记得小时候我发烧,她还给我熬过姜汤...

"

"可怜啊,临走前才见到大儿子...

"

张村长走到祠堂门口,对村民们说。

"乡亲们,老太太的灵堂设三天,大家有心的话可以来上炷香。老王叔一家感谢大家的好意。

"

就在这时,祠堂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