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桥见 作品

20. 第20章

“唉……”

即使过往与裴率不是很合得来,晏宴讲起听闻的他最终结局也不免唏嘘。

“他在暴雨夜的河里捞起了失足落水的男童,自己却没能游得上来……后来那家人带着彻底痊愈后的孩子回来寻找救命恩人,还上了本地新闻。”

晏宴在手机上操作了一番,递给谢知之看当年的报道。

受助者是个七八岁的男童,和家长来山月山旅游的。因为晚饭时在小吃街看上了糖葫芦,家长没给买,孩子就怒气冲冲地哭着跑了。后来一路迷途乱走,走到了清溪河边。

清溪河一路从山月山流下,穿过城区,但河边也只有白日钓鱼和夜晚散步时人多,更别提那晚突降暴雨。

男童是如何脚滑坠河的,他自己也记不清。被发现的时候,他人已经躺在河滩上,有一小半身子还在河水里冲刷,脑后有伤口流血。

发现者y女士是从河堤上开车经过的路人,被拦在路中央的一只流浪狗沙哑的惨叫声叫停了车。热心的y女士原本以为是小狗需要帮助,靠边停车后下来查看情况,却被咬住裤脚一路带到了河滩。

其实当时y女士抱起男童往车上赶时,狗有对着河面狂吠。可见度很差的暴雨夜里,y女士也有仔细看过湍急的河面,并没有发现异常。

后来是小男孩被送到医院急救,治疗痊愈出院后,才和家长提起呛水往下沉时,听见过狗叫,似乎还有看到过一个漂亮哥哥的脸。

——那时距事发当晚,已经过去了月余,但家长还是带着孩子回到山月区,在y女士的陪同下,尝试寻找当初可能存在的见义勇为者。

联系上当地警局和新闻媒体后,发现最有可能是男童救命恩人的,就是月前溺亡的裴率。

他被打捞起来后,因有被验出酒精成分,曾上过一次本地新闻——作为警醒不良青少年的反面教材。

他们去河边祭拜裴率时,命运般遇到了当初替人求救的流浪小狗(被y女士认出)。这家人欣然决定收养它。

这篇报道的最后,是两张照片。一张是脏兮兮的流浪小狗被收养前的照片,估计他们寻人时,已经有随行记者,看起来很像在河边当场拍摄。据旁边文字描述,这是一只未成年的萨摩耶。

而另一张……

是裴率打码了眼睛的证件照。看起来像是高考报名征集信息时拍摄的。

照片上的人,脸型和其余四官,与谢知之目前已知的所有裴率,都有着微妙的区别:褪去了青涩,是一种介于少年和青年之间界限不明的感觉,好看到即使透过打码的高糊照片,也依旧有暴击人心的魅力。

“她”突兀地想起过往怼完裴率后他常说的那句话:

“你给我等着,我总有一天超过你”。

不用再等某一天了。他永远地停留在过去的年岁里,永远年轻——何尝不是一种“超过”。

剧情里的“谢知之”缓慢滑动着看评论时,谢知之明显感到视线开始模糊,心上有种奇怪的感觉,甚至一时难以用语言描述那是什么。

她分辨不出这心情究竟属于剧情中的“她”,还是现在的她。也许她们本就分不清楚。

评论区很多“慕名围观,一路走好”的留言,夹杂着对他颜值和行为的极力赞美。

晏宴补充道:“这篇报道在当初并没有引起很大轰动。但是前段时间,有人截取了这张报道中裴率的照片,发在音符短视频某个投稿里,一下子爆火。聚会的同学也是因此顺藤摸瓜,才了解到裴率他……”

“谢知之”沉默了很久,久到谢知之以为这个场景就要结束时,“她”终于开口:“……这么多年,我以为他应该一直有在世界上某个地方好好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