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障眼法
暮色沉沉,天边最后一缕霞光被燕山山脉吞噬殆尽。 冉悼率领骑兵押送着两千多名青壮返回大营,马蹄声、脚步声混杂着俘虏的低声啜泣,在荒野上回荡。
这些沿途抓来的壮丁大多衣衫褴褛,神色惶恐,被骑兵们用长矛弯刀驱赶着前行。
他们中有农夫、有商贩,甚至还有几个穿着儒衫的读书人,此刻都成了燕山军的"战利品"。
燕山军大营在山脚下,距离郭登驻守的丘陵仅四里之遥。
营寨外围木栅高耸,
巡逻的士兵举着火把来回走动,戒备森严。
见先锋军归来,营门缓缓打开,守军高声通报:"冉同知回营!"
进入大营后,冉悼翻身下马,将缰绳扔给亲兵,大步走向中军帅帐。
沿途所见,营中秩序井然,草原的士兵们也都按部就班地执行着各自的任务。
这要归功于张克制定的"三律八规",。
燕山军的"三律八规"对平民的严格保护仅限于己方子民。
对敌境百姓,除了严禁奸淫和滥杀外,劫掠物资是被允许的——当然,反抗者格杀勿论。
当然所有缴获必须归公,由全军统一分配。
敢私藏战利品者,斩。
敌方反抗者格杀勿论,但无故虐杀平民也会受到惩罚,二十军棍。
这套规矩不是出于张克仁慈。
张克深谙战场之道:劫掠成性的军队最容易在疯狂中丧失纪律,抢红眼失去组织,给敌人可乘之机。
因此燕山军执行"三成兵力劫掠,七成兵力警戒,统一分配"的铁律。
各部队会事先划分好劫掠部队和警戒部队。
警戒士兵眼睛都盯着同袍——你可以骗上级,但骗不过身边人。
一旦发现私藏,没人会同情那个掉脑袋的贪心蠢货,因为私藏相当于动全队的蛋糕。
战利品按百户、千户为单位记录军功缴获。
劫掠结束后,所有物资集中到中军,再按贡献重新分配。
这套制度让燕山军在"因粮于敌"时,既能补充军需,又能保持组织战斗力。
"第一次带草原骑兵出去还算听话,遵守军规,没有肆意屠杀奸淫。"
冉悼边走边对身旁的副将阿速台说道,"兄长把各部落打散重编的这套方法还真把这帮狼崽子管得服服帖帖的。"
阿速台道:“天赐可汗威名震天,他们新附,又不同属,自然得夹着尾巴不敢忤逆燕山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