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阳谋:请还都燕京表(第2页)
(此文完全按明代行文来写有一定难度,若难以理解不必勉强,它诠释了中国古代政治中以下制上的精髓:秉持大义和造势)
奏折言辞恭敬却暗藏锋芒:
钦命燕州总督、领五军都督府事右都督臣张克谨奏:
为恭请圣驾还都旧京,以正天命而安人心事。
陛下承天受命,继统中兴。
昔胡虏犯阙,宗庙蒙尘,幸赖列祖庇佑,陛下圣明,暂驻金陵以待天时。
今臣奉庙算,率将士血战月余,燕云尽复,皇陵享殿重光。
东狄远遁辽东,伪朝逆党伏诛,九边百姓箪食壶浆,燕京父老日夜盼銮。
燕京乃太祖定鼎之地,成祖肇基之都。
虽经战火,然太庙、社稷坛皆已修葺如新,宫室衙署亦在缮治。
若陛下返跸旧都,则天下咸知天命在魏,奸佞绝觊觎之心。
若久驻江左,恐生"天有二日"之疑,致黎民观望。
昔宋室南渡,终失中原;
光武还洛,再兴汉祚。
臣起微末,岂敢贪功?
然将士们血战经年,见臣功高不赏,皆愤懑难平。
近日燕山军中多有躁动,将领们屡请南下"面圣陈情"。
臣虽严令禁止,然恐难久制。
今特请陛下还都,臣愿亲率十万精兵护驾。
沿途粮草已备,边防已固。
倘蒙圣允,臣当即解兵符,躬候廷劾;
临表之际,忽闻营中鼓噪。
臣虽厉声呵止,然众怒难犯。
伏惟陛下圣裁。
太平八年九月二十一日
张克所上的这封奏折,表面看似恭顺敬上,实则每一字句皆暗藏机锋。
开篇便以“天命”之宏大概念加之于皇帝,话语之中却隐隐暗示:若陛下不返回燕京,这“天命”就不正啦。
他在奏折中自加“燕州总督”“五军都督府右都督”之头衔,哪怕朝廷早已革除他的这些官职。
在他看来,区区总兵之衔,实难匹配他如今的身份与地位,正如统领几十万大军者若仅居师长之位,实在不合常理。
此奏折无半点真心,全是算计,赌朝廷后路:燕京已然修缮完备,粮草储备充足,边防稳固有序。
每一条皆在向皇帝表明:如今北方事务,尽在张克掌控之中。
至于皇宫没重建一事,奏折中只字未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若皇帝驾临,住处自然由张克安排。 若皇帝对此有异议,便让李玄霸“伴驾”而眠。
奏折中“解甲交符”之语虽冠冕堂皇,但张克真想调兵又何须虎符?
此言分明是一种威胁,暗示皇帝若不返回燕京,将令将士寒心。
表面上是表达对皇帝的忠心,实则是在提醒皇帝:这些士兵只听从张克之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