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阿提拉 作品

第392章 军工克苏鲁的雏形(第2页)

这些在草原上贱如草芥的羊毛,经沸煮和张克的药水脱脂后,变得蓬松柔软且无膻味。

关键在于草原人不懂脱脂之法,张克用一点盐茶便能换来堆积如山的原料。

“箭矢产量如何?”

“农户们交来的箭杆已堆满三个仓库,禽羽也足够使用,十日内能够产出箭矢六十万支。”

郑明擦了擦汗,“只是快入冬了,木材运输困难,许多木材堆积在伐木场,很多车夫去运送煤炭了,我们给出的木材运输价格不够……”

孙长清吩咐道:“从退役老兵中雇佣一些车夫,再让顺德府和广平府的那几个大户‘借’些马车来,那几家似乎有几个商队,我会签发命令让章将军走一趟,若不听话,就送去‘燕山快乐屋’坐坐。”

次日,鸡叫三遍之时,真定府外的小村庄里,李老栓已蹲在门槛上削了半个时辰的箭杆。

秋末的晨雾打湿了他花白的胡须,粗糙的手指却稳稳地握着刨刀,顺着燕山军发放的青冈木纹理一下下地推刮。

“爷爷,我这个够直吗?”小孙子狗娃举着刚削好的木杆凑了过来。

老猎户眯起独眼,将箭杆平放在门板上滚动。

木杆发出轻微的“咯哒”声,他摇了摇头:“两头粗细不均,燕山军不会收的。”

言罢,自柴堆之中抽出一根标尺,说道:“切记,一尺二寸,分毫不差。”

彼时,村口蓦地传来铜锣之声。狗娃陡然跳起,高呼:“收箭杆的人来了!”

一辆覆着青布的马车缓缓碾过土路,车辕之上插着一面绣有“燕”字的旗帜。

为首的军需官纵身跳下马车,身后紧随一位瘸腿的书记员。此书记员左脸有道直至耳朵的刀疤,左耳仅余一半。

数十个村民即刻围拢过来,怀中皆抱着成捆的箭杆。

“排队!挨个验货!”

军需官一边敲着锣,一边高声呼喊。

书记员已然支起条案,摆上铁尺、水平槽以及一杆精巧的铜秤。

李老栓排在第三位。

排在前面的张屠户所交的三十支箭杆,被那戴眼镜的书记员折断了五支。

“弧度超限。”

这冰冷的判决,令张屠户涨红了脸。

轮到老栓时,他先是掏出一块麂皮,仔细擦拭净每根箭杆上的松脂。

戴眼镜的书记员挑了挑眉,随机抽检三支箭杆,置于水平槽上滚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木杆稳稳地转完一圈,丝毫不晃。“甲等十二支,乙等十八支。” 书记员盖上火漆印,说道:“老丈手艺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