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她居然会催眠!?
“宣凝,你中间那一段舞绸布,也是自己加进去的吗?”
面对杨曼怡的询问,宣凝微微一笑,“对,它叫做长绸舞,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里,汉族舞的一种,最早可以追溯到汉高祖时期,挥舞彩绸舞蹈的概念,则是来自于汉族平时着装中汉服带有的大袖子。”
“而经过不断发展改进,现代长绸舞是以敦煌艺术为主要寄托,舞蹈动作通过舞者对手中绸带的挥舞与抛接来完成,舞姿优美,内涵丰富,并且还广泛化用于戏曲表演之中。”
不愧是宣凝,一张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普及,仿佛让人回到了学生时期的课堂,老师在上面洋洋洒洒地讲了一堆知识点,可学生在
杨曼怡也丝毫不例外,迷迷糊糊地眨了几下眼睛,通过耳返中导演组那边传来的提示,才略显尴尬地清了清嗓子,装作获益颇深的模样,直接进入下一个话题:
“那么我还想问一下,你为什么要在声乐舞台里面,加入这么一段长绸舞呢?”
“因为……”宣凝眼珠子一转,“这是一首极具中国风色彩的歌曲,而在我们中国传统艺术之中,讲究一个‘歌舞不分家’,有歌,有舞,还有丝竹悦耳,这样才能造就一个真正完整的舞台!”
宣凝早早就猜到,肯定会有一部分观众觉得这种形式的表演,不符合专项公演舞台的比赛规则,于是,她索性先发制人,提出一句“歌舞不分家”,表示自己这样改编设计,只是为了让舞台更加出彩、更加完整。
这样,就算有人觉得《千年》舞台的改编部分不合理,也没办法站在道德制高点提出审判,因为宣凝她们并没有懈怠自己的本职工作,就算是去掉长绸舞的部分,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舞台。
公演比赛规则里,也并没有说不能对舞台表演进行改变,本来就是想让整个表演变得更加完美而已,所有学员废寝忘食努力训练,不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凭什么别人行,她们不行呢?
“而且,能够向大家传扬中国文化,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之中,汉族人口的占比最大,可汉族舞的知名度,却远远不及其他民族的舞蹈。”
“我今天跳得这一段长绸舞,虽然很短,也肯定比不过专业舞蹈家们跳得那般精美绝伦。但我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个舞台,认识到长绸舞,认识到汉族舞,认识到我们广大的汉族人民,同样也是多才多艺、能歌善舞!”
沐浴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之中,宣凝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嘴角扬起一抹清丽的浅笑,显出两边那对可爱的小括弧,欣慰愉悦且带有一些小得意。
众人的支持集结在一起,织就成一束绚丽温暖的明光,照亮了宣凝前行的路,也为她冲往一直以来的梦想的过程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是啊,汉族文化源远流长,孕育有非常多的舞种,譬如龙狮舞、长绸舞、秧歌舞、花鼓灯……
它们遍布在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大部分人都没怎么注意到它们,甚至都不会将它们当作正儿八经的舞蹈种类。
希望自己的努力不会白费,能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舞以及正在逐渐被大家遗忘的汉族舞,至少不会再出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五个能歌善舞”之类的言论。
在摄像头挪走那一刻,袁婉倾趁机悄悄扯了扯她的衣角,“这么一大段,不会全是你现编的吧?”
宣凝捂着嘴巴佯装打哈欠,顺带凑近对方耳边回答道:“当然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因为我知道肯定有导师会问这个问题!”
早在方无瑕在正式录制前两天才跟她说,自己构思了很多种编排方法,但好像都没办法让古筝弹奏很好地融入到歌曲配乐之中,不管是自己弹古筝其他四个在旁边合唱,还是在间奏时候自己一个人在正中间弹奏,都多少带点违和感。
除非……你宣凝在正中间跳舞,我在旁边伴奏。
就像是你初舞台加试的那支《青花瓷》一样!
对于方无瑕的这个改编提议,宣凝是没什么意见,其他人也同样毫无异议,全票通过。
紧接着,宣凝就在原版的间奏部分做了一些走位改动,并花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编好了一小段总时长二十五秒的长绸舞。
队友们惊慌失措地表示:一小时编一段舞,你莫不是个怪物!?
其实这对宣凝来说就如同家常便饭一般,轻松得不得了,比如那支一战成名的《青花瓷》,她也才花了六个多小时就编好了完整版。
至于现场编词……想什么呢,这个是肯定不行的,真当我神仙不成?
不过看大家的反应,我这番掷地有声的发言,表现得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