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小儿 作品

第411章 回归组织的米洛什(中)

最后一步,也是对外表观感最为关键的一步,医师们需要将与义体配套合成的仿生皮肤,以最精湛的技艺重新包裹上去。这种皮肤并非简单的硅胶,而是由生物活性材料与柔性传感器编织而成,其纹理、颜色、温度,甚至出汗、排泄微量皮脂等生理功能,都与真实皮肤如出一辙,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然而,在这层完美的仿生表皮之下,却巧妙地嵌入了额外的微型传感器网络和超薄装甲层。这些隐秘结构,能够为义体提供卓越的抗击打、抗腐蚀、抗劈砍和抗突刺能力,使其在保持自然外观的同时,兼具超凡的防御性能。在切口缝合阶段,这要求医师们不仅要做到外观能够达到无缝衔接,如同天生一般,更要以极致的无菌操作,确保不会出现任何感染的情况,将排异风险降至最低。

漫长得仿佛跨越了数个世纪的手术,终于在无影灯刺眼的白光下画上了句号。手术室内的空气中弥漫着疲惫与成就感交织的气息。即便有大师级人工智能医师终端的精准辅助,林森博士这位主刀者,仍是累得几乎无法继续站稳,他的白大褂下,汗水已浸透了内衬。

这还是术中人员进行了数次轮换的结果,每位医师都必须在高度专注下进行微米级别的操作。若是让任何一位医师全程参与如此高强度的手术,恐怕在疲劳累积之下,就要发生不可挽回的医疗事故了。手术完成后,米洛什那具被重塑的身体,被小心翼翼地转送到了重症监护室(icu)内。在那里,他将接受持续的生理监测、精细的疼痛管理与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以确保他能够平稳度过术后最关键的恢复期。

八小时后,当夜色笼罩巴黎,而黎明的第一缕曙光即将穿透窗帘之际,麻醉效果已经完全过去了的米洛什,在那片黑暗中缓缓睁开了双眼。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icu病房那一片洁白无瑕的天花板,在柔和的照明下显得有些刺眼。

他感到胸前贴着各种各样的电极片,那些冰冷的胶贴与导线,无声地记录着他身体的每一个微弱信号。右手手背上,一根纤细的导管插着营养液吊针,维持着他身体的能量供应。他试着转动了一下头部,感受着颈部肌肉的微弱酸痛,艰难地确认着自己身体的整体情况,那是一种重生的尝试。

就在这时,一种极其陌生,却又无比熟悉的、宛如电流般酥麻的触感,从他记忆中那片早已空无一物的左手手指上传来。那并非幻觉,而是真切的、带着微弱神经信号的反馈。米洛什瞬间感到激动万分,一股难以抑制的狂喜好似海啸般席卷了他的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