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协防之名,实取基业(第2页)
短期内必不会与我等交恶。
于我江东而言,我们不损一兵一卒,便将荆南这块烫手山芋交由刘备处理,
使其疲于奔命,稳定了我南面边境,更重要的是,我们牢牢占据了‘协防’之‘名’!”
“此‘名’一立,便意味着玄德公在荆南的所有行动,名义上仍需与我江东协调,是在履行盟友之责。
他日若其有不臣之心,我江东便可站在道义制高点,以其‘背盟’、‘破坏协防’之名,兴师问罪!
天下人亦无话可说!”
“协防……”
鲁肃眼中精光一闪,抚掌赞道:
“妙!子明此策,妙极!
以‘协防’为名,既全了联盟之义,又予了刘备实惠,更重要的是,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我江东手中!
主公,此策可行!”
周瑜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一些,他沉吟道:
“协防……名义上倒是不错。只是,刘备素来狡诈,他会甘心受此‘名’约束?”
“都督,”
我转向周瑜,语气诚恳,
“玄德公此时如涸辙之鲋,只求容身之地。
我等予其荆南四郡这片‘活水’,已是雪中送炭。
‘协防’之名,不过是锦上添花,使其南下名正言顺,他岂有不接受之理?
至于日后是否受约束,关键不在名义本身,而在我江东自身实力,以及对长江天险的牢牢掌控!”
我再次强调了实力和地利的重要性:
“只要我江东水师冠绝天下,长江在我们手中,刘备纵有天大本事,也只能在荆南那片土地上折腾。
他若安分守己,便是我江东可靠的屏障;
他若心生异志,我等随时可扼其咽喉,断其粮道!
此乃阳谋,非阴谋也!”
孙权听完,目光炯炯地看着我,良久,他缓缓点头:
“协防……嗯,这个名目,确实比‘借’要好得多。”
他转向周瑜:“公瑾以为如何?”
周瑜沉吟片刻,终于松口道:
“若仅以‘协防’之名,允其南下平定四郡,倒也未尝不可。只是……南郡之事,又当如何?”
这才是最核心的利益冲突点。
我立刻接口道:
“启禀主公,都督。南郡乃江陵重镇,关系江防根本,绝不可轻与。
昭以为,南郡当由我江东主力攻取并驻守。
至于玄德公,其主力南下平定四郡,可允其留部分兵力于公安(原名孱陵,刘备后改名公安)一带,以为犄角,亦方便其转运粮草辎重。
如此,既显我江东大度,亦不失南郡控制之实。”
这个提议,实际上是历史上刘备“借”得南郡前的一个过渡状态
——周瑜主力在江陵,刘备屯兵公安。
我将其提前,作为“协防”方案的一部分,更容易被孙权和周瑜接受。
江陵在手,江防无忧,刘备在公安,既能得到实际好处(粮草转运点),又处于江东监视之下,难以坐大。
鲁肃立刻表示赞同:
“子明所言极是!我军主攻南郡,刘备主力南下,留兵公安以为策应,此乃两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