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啃月亮 作品

第637章 再会孔明,虚实应对(第2页)

他没有立即就孙尚香的问题深入追问,而是转而说道:

“子明能来,备实乃如虎添翼。以子明之才,于军略、地理皆有独到见解,此番西征,还望子明不吝赐教。”

这是在捧我,也是在试探我的“业务能力”。

如果我只是空有“江东参军”的名头,而无实际才能,恐怕很快就会被边缘化。

我谦逊道:

“孔明先生谬赞。昭不过一介后学,于军略一道,尚需向先生多多请教。

只是沿途而来,偶有所得,或可供先生参考。”

说着,我示意徐庶取出一卷绘制相对简单的地图。

这并非玄镜台制作的精密地图,而是根据玄镜台情报,结合沿途观察,由徐庶等人重新绘制的“普通”地图,但关键信息点都已标注。

“此乃昭沿途所绘长江水道及部分支流图,”

我指着地图上的几处关键节点,

“据闻皇叔大军欲循江州、垫江一线北上,此路固然稳妥,然沿途关隘颇多,且刘璋主力亦多布防于此。

昭窃以为,或可考虑分兵一部,沿涪水西进,袭取巴西郡,与主力形成犄角之势,或可分散敌军兵力,加速战局。”

我提出的这个建议,是基于玄镜台对益州内部兵力部署和地理信息的分析。

涪水路线相对偏僻,但一旦成功,可以直接威胁到成都平原的侧翼。

这算是我主动抛出的“干货”,既能展现我的战略价值,又不至于暴露我的核心情报来源。

更重要的是,这条路线的讨论,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向了益州北部的地理形势,

为我后续脱离主力、转向汉中方向埋下伏笔。

诸葛亮的目光落在那份地图上,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许。

他用羽扇轻轻敲击着地图上涪水流域的几个点,沉吟道:

“子明此言,与亮所思,不谋而合。涪水一路,虽险峻难行,却不失为一步奇兵。

只是,兵力调度、粮草转运,皆需细细筹划。”

他没有立刻采纳,也没有完全否定,而是表现出一种开放性的思考。

这符合他谨慎持重的性格。

“分兵之事,尚需主公定夺。”

诸葛亮将目光从地图上移开,重新看向我,语气依旧温和,

“子明初来,对军中事务尚不熟悉。

亮已为主公建议,暂请子明与元直先生,一同参赞中军机要,待熟悉军情后,再做具体差遣,如何?”

“但凭孔明先生安排。”我拱手应道。

这安排看似合理,将我和徐庶纳入中枢,给予了“参赞机要”的名分。

但实际上,也是将我们置于了他的直接观察之下。

一举一动,更容易被他掌握。

“如此甚好。”

诸葛亮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仿佛之前的试探从未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