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圣恩优渥(第2页)
李承乾笑着摆摆手,打量着眼前这位天竺高僧。菩提流支依旧身着那身绛红色袈裟,神色平和,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慈悲。李承乾说道:“高僧客气了,朕此次前来,一是看望高僧,二是想与高僧交流佛法。高僧远渡重洋来到我大唐,为佛法交流不辞辛劳,朕心怀感激。”
言罢,李承乾示意侍从将带来的诸多珍贵物品呈上来,说道:“这些薄礼,是朕的一点心意,希望高僧在大唐能安心弘扬佛法。”只见侍从们抬上来的,有精美的锦缎、珍贵的香料,还有几卷大唐本土的佛学典籍。
菩提流支看着这些礼物,心中感动不已,再次行礼,声音诚挚地说道:“陛下如此厚爱,贫僧感恩戴德。贫僧定会竭尽全力,在大唐弘扬佛法,促进两国佛教交流,不负陛下期望。”
李承乾与菩提流支走进禅房,分宾主落座。禅房布置简单,一张禅床,一张木桌,几把椅子,墙壁上挂着几幅禅意盎然的字画。桌上摆放着几本翻开的佛经,墨迹尚新,看得出菩提流支平日里的勤勉。
李承乾目光落在桌上的佛经上,说道:“朕听闻天竺佛法渊源深厚,流派众多,高僧可否为朕讲讲其中要义?”
菩提流支双手合十,神色庄重地说道:“陛下,天竺佛法历经数千年传承,其核心皆围绕着解脱众生苦难、追求内心觉悟。不同流派虽修行方式略有差异,但殊途同归,皆是引导众生向善,脱离轮回之苦。”
李承乾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问道:“那依高僧之见,天竺佛法与我大唐佛法,在修行之路上,有何异同?”
菩提流支轻轻一笑,说道:“陛下,大唐佛法自传入以来,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追求觉悟这一根本目标上,天竺佛法与大唐佛法并无二致。然而,在具体的修行方法和对教义的阐释上,因地域、文化的不同,略有差别。比如,大唐佛法更注重结合儒家、道家思想,以一种更贴合百姓生活的方式传播。而天竺佛法在传承过程中,对经文的研读和思辨更为深入细致。但这并非优劣之分,而是佛法在不同土地上生根发芽后,展现出的多元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