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集:人间感恩
千祠仰穹
暮春的风裹着新麦的清香掠过青阳城郊,李阿婆颤巍巍地将最后一束带着晨露的野蔷薇插进守护祠前的陶瓶里。陶瓶是前年秋收时,村里烧窑师傅特意为祠里捏的,粗陶表面刻着简单的云纹,如今沾着蔷薇的露水,倒显出几分温润来。
祠内烛火摇曳,玄穹大帝的画像悬在正中。画像用的是百年前留存的云锦,墨色龙纹袍角似有流光微动,画师特意将玄穹的眉眼画得格外温和——当年亲眼见过玄穹的老人说,大帝的眼神比春日的暖阳还暖,见着了,心里就踏实。
“今年的麦穗比去年沉些呢。”阿婆对着画像絮絮叨叨,枯瘦的手指轻轻拂过供桌上的瓷碗,碗里盛着刚蒸好的新麦糕,“灶上的新米够吃到来年,巷尾张家的小子上礼拜娶了媳妇,红轿子从祠前过的时候,鞭炮响了半个时辰。”她顿了顿,又添上一炷香,烟雾袅袅中,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谁,“大帝您放心,咱们都好好的,五界安稳得很。”
这般场景,此刻正遍布三界凡土。自玄穹以身封混沌裂隙,众仙合力稳固五界屏障后,百年间百姓自发建起的守护祠已逾万座。小到山村石祠,几块青石板搭起供奉的台子,画像刻在崖壁上;大到皇城金殿旁的巍峨祠堂,朱红大门上镶着铜钉,画像用金线绣在绸缎上——无论规模大小,玄穹的画像皆是核心,不变的是那双似能护佑众生的眼眸。
青阳城守祠的少年阿澈,今年刚满十六。他爹娘在他幼时去山中采药,遇上塌方没了踪迹,是村里的人轮流把他养大。十二岁那年,老守祠人病重,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阿澈,守好这座祠,就是守着咱们青阳人的念想,也是守着大帝的恩情。”从那以后,阿澈便住到了祠后的小屋里,每日清晨天不亮就起身,把祠内打扫得一尘不染,再给画像前的长明灯添上满满一勺灯油。
阿澈总爱听老人们讲百年前的事。每当村里的老人搬着小板凳坐在祠前的老槐树下,他就搬个小凳子凑过去,托着腮帮子听得入神。
“那时候啊,天都是黑的。”白发苍苍的王爷爷捻着胡子,声音里带着对往事的敬畏,“混沌魔气从裂口里涌出来,所到之处,良田化为焦土,河水变臭,连山上的野兽都疯了似的乱撞。夜里听不到别的,全是孩童的哭声,大人们抱着孩子,一夜一夜不敢合眼。”
“后来呢?”阿澈总追着问,眼里满是急切。
“后来,大帝就来了。”王爷爷的眼神亮了起来,仿佛又看到了百年前那震撼的一幕,“那天正午,原本漆黑的天突然亮了,玄穹大帝驾着金龙从天而降,金色的光罩一下子就把整个青阳城罩住了。魔气撞在光罩上,‘滋滋’地响,很快就散了。”
“再后来,众仙也来了,跟着大帝去裂口里杀魔气,杀了整整三个月。”另一位老人接过话头,声音有些哽咽,“最后一日,天地都在颤,咱们站在光罩里,能看到裂口里的金光和魔气缠在一起。忽然,一道特别亮的金光从裂口里冲出来,堵在了裂开的天幕上——那是大帝的身影啊!魔气散了之后,云端传来众仙的哭声,咱们才知道,大帝……”
“仙人们说,大帝不是没了,是睡着了。”王爷爷赶紧打断他,摸了摸阿澈的头,指了指祠外的稻田,“你看这庄稼,一年比一年好;你看村里的孩子,一个个都长得壮实。这都是大帝在护着咱们,咱们好好过日子,就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阿澈把这话记在心里,每次给长明灯添油时,总要多望两眼画像上玄穹的龙纹袍角——他总觉得,画像上的玄穹好像在笑,尤其是风吹过祠内的幡旗,烛火晃动的时候,那笑容就更明显了。
日子一天天过,转眼就到了七夕。青阳城的七夕素来热闹,今年更是格外不同——守护祠前的空地上,百姓们早早搭起了彩棚,挂起了五颜六色的花灯。从清晨开始,就有人提着花灯、捧着供品往祠里来,有自家酿的米酒,有刚烤好的点心,还有姑娘们绣的荷包,说是要送给玄穹大帝,求他继续护佑五界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