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上春山 作品

第181章 选购宅院

老虎庙胡同口。

先后两辆黄包车在狭窄的胡同口缓缓停下。修二在前先行下车并付了车钱,等郑孝胥主仆二人下车走近。

"郑老爷,您瞧这胡同口——"修二指着那道几乎与墙融为一体的灰砖拱门,"若不是熟门熟路,外人根本找不着。"

郑孝胥随着修二的指引抬头望去,只见胡同呈东西走向,宽度仅容两辆黄包车交错。两侧灰墙高耸,胡同口的墙头有几株老槐树的枝丫斜斜探出,在阳光中投下斑驳的阴影。

与米粮库胡同的规整开阔不同,这里更像一条隐秘的巷弄,连入口都藏着几分低调。

"这胡同虽窄,"修二边引路边说,"可胜在清净。西直门兵营就在两里开外,夜里都有巡兵经过,因此这里的治安比一般的胡同要稍好些。"

修二又指了指胡同尽头若隐若现的灰色高墙,"您瞧——"这一片儿老虎庙胡同,虽比不上米粮库胡同的规模建筑,这里的居民住户也不是从前的高官,也多为士绅阶层和旗人居住。

修二感叹道!郑老爷在下说句不好听的,这改朝换代了呀!有大量的旗人房产空置其中。

转过胡同口的街角,空气中忽然飘来一阵甜香。修二指着前方:"到了!您闻这味儿——是胡同口张记的糖火烧。"

郑孝胥远远望去,老虎庙胡同的宅院门前蹲着两只石狮子,虽已风化得面目模糊,却自有一股威严气派。待走近细看,郑孝胥发现门环竟是纯铜铸造的兽面,伸手叩了两下,回声沉闷悠长。

郑孝胥三人沿着已然干硬的泥路缓步前行。

郑孝胥注意到,胡同两侧院墙的确如修二所说虽不似米粮库那般气派,却格外齐整,墙根处连杂草都少见。偶尔有院门开启,走出的多是身着长衫的士绅或裹着蓝布头巾的旗人妇人,彼此见面必拱手作揖,透着一股熟稔的邻里情。

"这片的居民啊,在下多少都熟悉些根底。"修二压低声音,"多是前清的举人、秀才,还有些退休的笔帖士等小官员。"他指了指一间挂着"私塾"匾额的小院,"那里面教书的老先生,可是光绪年间的举人。"

修二又领着郑孝胥主仆二人,穿过几道幽深的胡同,转过一个个拐角,眼前豁然开朗——一处三进的四合院矗立在胡同深处。

几人来到一处略有规格的广亮大门前。院门虽有些褪色,但门楣上精美的砖雕依然清晰可见,只是朱漆大门已斑驳发黑。

门楣上"忠厚传家"的匾额也已有些褪色,但门环上的铜狮雕工依然精细。门口蹲着两只石狮子,虽已风化斑驳,却仍透着一股威严。

修二叹了口气:"这是前清内务府一位官员的宅子,如今主人犯了事,正急着脱手呢。"

郑孝胥走近细看,发现门环虽已锈迹斑斑,但门框上的对联却保存完好:"守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他轻叩门环,沉闷的回响在寂静的胡同里格外清晰。

"这胡同的好处,恰好符合您的要求。"修二看了看郑孝胥的脸色,瞧着颇为满意便趁机进言,"您也是前清的大官员,如今着内务府的丑闻闹得满城风雨。若是您老要是有意,价钱好商量。"

"这是前清正红旗参领乌尔泰老爷的宅子。"修二低声介绍,"乌尔泰老爷如今因丑闻正烦恼忧心,正打算卖了这宅子回关外养老,远离这北京城的是非。"

门环扣响不多时大门缓缓打开,门房见修二领客来访,领进房门后,连忙进去通报。不多时,一位身着绛色绸缎长袍的老者拄着拐杖缓缓迎出。老者虽年过六旬,但眉目间仍可见当年旗人贵胄的气度。

最引人注目的是,老者脑后同样还留着一条长长的辫子,在行动间微微晃动。

"修二,这位是?"老者带着疑惑的目光看向修二并询问道,并打量着郑孝胥。

“老大人荣秉,您老不是有意出售宅子吗?在下特意带这位郑孝胥大人前来看看。”修二略作恭顺回应道。

老者当即拱手行礼,声音沙哑却中气十足,"老朽乌尔泰,有失远迎。"

郑孝胥注意到对方同样留着辫子,心中了然,便也拱手回礼:"乌尔泰大人客气了,在下郑孝胥,冒昧来访,还望见谅。"

两人寒暄几句,乌尔泰便颤巍巍地引路。郑孝胥注意到老者虽衣着体面,但面色苍白,走路时左腿有些不便,显是抱病在身。

乌尔泰领着郑孝胥在修二的陪同下,仔细的查看了这一座三进的四合院。

正房宽敞高大,五楹七架,檐下"五福捧寿"的彩绘虽已褪色,但雕花雀替依然精美。乌尔泰指着正房道:"这正房原是老朽会客之所,冬暖夏凉。"

东厢房三间,原是书房。推开门,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墨香。博古架上摆着几尊铜炉,窗前榆木书案上摊着一卷未完成的书法。

西厢房原是卧室,如今空置。推开窗,后园景色尽收眼底——一棵老槐树遮天蔽日,树下摆着石桌石凳。

乌尔泰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介绍:"这后园原是老朽种花养鸟之所......"话未说完,便咳嗽起来。

修二全程陪同,从进入这宅院开始,便察觉郑老爷,似乎对此宅院并不十分热衷。虽有乌尔泰大人在一旁详细介绍,郑老爷也十分附和,但并未透露有购买意愿。

郑孝胥注意到,整座宅院虽显陈旧,但维护得当,砖瓦无损,梁柱无蛀。只是三进的格局实在太大,主仆三人居住未免太过空旷。

况且听修二介绍,这乌尔泰大人也是在内务府供职,如今因内务府丑闻才想脱手宅院。

只怕是也深深参与丑闻其中,郑孝胥心中已然打定决心,万不可购买此宅院。

"乌尔泰大人,"郑孝胥当即婉言道,"贵府气派非常,只是在下只需二进宅院足矣,此番进京只有主仆三人。如今皇上退位,又是内务府事务繁杂之时,在下这才决定留居京城以辅佐皇上太后。此后需时常入署办公,太过宽敞反而不便,在下私心觉得应当低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