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第2页)
皇帝和宰相很淡定,但中间和基层的官员、士人的反应就不同了。
原本梁京对反夏的宣传已经在各个阶层都引起了汹涌的波涛,现在直接惊起了滔天巨浪。
当天,梁京当局就以夏国不遵守双方停战契约为由,表达了对夏国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并且报纸开始大量宣传夏国的威胁,告诉大魏上下,一旦夏军打进来,必然对大魏进行改造,让那些毫无廉耻的商人获得权力。
这是必然颠覆民贵君轻的仁政治国理念。
我们大魏皇帝陛下和臣子们,以及我们的将士,就算全部战死,都绝不会允许夏主用他错误的治国理念,将大魏百姓带入水深火热之中!
舆论在梁京快速发酵。
第二天,秦州三郡被夏国夺走的旧事又被人翻了出来,在梁京街头的酒肆、茶社,以及路边传唱。
听说当初夏国夺秦州三郡,杀死了数百万大魏无辜的百姓。
朝廷为了掩护剩下的百姓离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第三天,据说梁京最著名的酒肆樊楼里有人演讲,下午的时候,无数士人走上街头,向皇宫走去。
到皇宫后请求见到大魏皇帝陛下,希望朝廷能够出兵秦州!
据说宰相亲自出来劝大家回去。 傍晚的时候,士人们又去秦王府,希望秦王能够出来主持大局。
到了第四天,梁京城反夏的声音达到了高潮。
大魏皇帝陛下急召群臣议政之后,在群臣愤慨的奏疏中,下达了伐夏的命令。
报纸上很快刊登:大魏皇帝派宰相亲自安抚了共城牺牲军人在京的家属。
不在京的,则由地方刺史、太守、县令等官员安抚、慰问。
一时间,梁京百姓感动得热泪盈眶,许多人自发地请求一定要为共城的士兵报仇雪恨。
于是,一场全国动员的战争,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彻底拉开了帷幕。
八月二十八日,魏国皇帝在朝会上宣布伐夏。
开战的理由:夏国不断用商人渗透大魏,企图颠覆大魏仁政治国理念,进一步灭亡魏国,让大魏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保卫大魏,为了保卫大魏的百姓,新皇废除了《魏夏银钞精盐结算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