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第2页)
只是,这种兵制,比以募兵制为主的夏国,的确要轻量化许多。
这也让魏国在赵州边境投入二十万大军,变得不那么吃力。
“若是要紧急征调,赵州还能调出多少府兵?”魏程又问道。
“边境驻扎的六万府兵中有三万来自赵州各郡,赵州各郡府兵总人数有十万,是目前各州府兵最多的,可能将来也是最多的。”
“也就是说,如果慕容云与韩世忠的战争进入僵持状态,我们还可以再从赵州紧急抽调七万府兵出来?”
“理论上是这样的!”
“好!”魏程一只手紧紧握住旁边的凤形烛台,“夏主还想故技重施,逼我们从徐州调兵西进,绝对不可能!”
他眼神如同利剑一样锋利,语气中透露着不容置疑的威势。
“闻渊的主力抽调得如何了?”
“已经有两万幽州精锐骑兵进入徐州,后续的三万精锐步兵目前在青州,十日之内抵达徐州!”
这个行军速度已经非常快。
从魏崇延死,到魏程登基,到强迫晋国与夏国决裂,并发兵,也不过才两个多月的时间。
两个多月,姬清颜被迫放弃兵权南下,夏魏晋的通商中断,三国内部开始动员。
三国的战争齿轮先后转动起来,无数精锐被征调进入关键的战场。
“宋州的精锐呢?”魏程继续问道。
“宋州抽调过去的七万精锐,昨日收到的汇报,已经有四万人抵达徐州。”
“好好!再信闻渊,命他随时做好全军南下的准备,这一次,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也要跨过汉江!”
“遵命!”
“陛下,臣还有一事。”刘言说道。
“何事?”
“这一个多月,查出的通夏的人,已经多达六十五人,已经全部关押受审,并且招供。这些人当中,不乏前翰林院的翰林学士,甚至国子监的学生,而梁京大学里是重灾区。另外,俊仪县县令张正浩之前公开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他认为应该加大与夏国的通商,而不是与夏国开战。后来有人告发他通夏,在他的家中搜查出了不少夏国的书籍,他的儿子张元青在江宁大学读书,他也曾多次写信给他儿子,让他儿子好好学习江宁大学的那种知识。证据确凿,但张正浩却在监狱里喊冤,有一部分官员也为他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