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枪杆子一定要握在自己手里(第2页)
剩下的高杰和刘泽清所部跟左良玉汇合,负责狙击李自成北上。
这样京城的军队不用动,专门负责守住清军就行。
行动方案制定完了,接下来就是拨付粮草。
古代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调动这些庞大的军队,需要的不仅仅是指挥能力,还有钞能力。
朱由检想到自己刚抄的骆养性家,还他妈没来得及清点呢,这钱又要花出去。
卧槽,i服了you!
他无奈的挥挥手,表示明天会想办法。
众人弯腰准备退下,临走前,魏藻德想起什么,问道:“陛下,那个兵部尚书的人选还空着,还有户部范世琦据说被关在诏狱...”
朱由检抬起眼眸:“怎么?阁老要替他说情吗?”
魏藻德连连摆手,就是希望陛下考虑兵部尚书的任命,毕竟空着好几天了。
邱瑜也从袖口里掏出兵部尚书的备选名单递给朱由检。
王承恩接过奏折,专程给朱由检。
朱由检随意翻看两眼,发现都是些不认识的大臣,也不知道他们走的谁的路子。
等众人散去后,王承恩悄悄汇报起另外一件事。
“陛下,据说宁南伯拥兵自重,麾下的兵力己经达到五十万之众!”
朱由检猛地回头看向王承恩:“不是二十余万吗?”
王承恩:“老奴也是在锦衣卫诏狱无意间得知的消息,由于宁南伯名气越来越大,前去投靠他的势力很多,甚至还招募私兵。”
朱由检连忙翻看手里的明实录,找到左良玉的那一页,上面写着左良玉拥兵八十万,还是精锐,在李自成大军攻打京城的时候,崇祯帝连续下达命令,让左良玉回京驰援,结果左良玉推脱不肯。
之所以说左良玉是忠臣,乃是因为他没有倒向清军,而是拥护南明。
最后左良玉死后,他儿子投降大清。
朱由检愈发的头疼,这些总兵发展规模太大也不好,发展太大,使皇帝失去对军队的控制权。
看来枪杆子一定要牢牢把控在自己手里才行啊。
这也是朱由检为什么让李国桢训练新集团军,可惜在明末这个时局之下,训练新兵,改革军队的建设进程太慢,他需要时间,而局势的变幻根本不给他一丁点喘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