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北口的那只鹅 作品

第367章 少部分人抱着家国天下的情怀(第2页)

正常情况,山脚应该有巡逻值守的官兵,可是却连个人影都不见。

崔成玉放慢速度,朝着山上进发。

这里是地势险要的山峦,经过历朝历代的修缮,尤其永乐大帝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喜峰口成为明长城重要的关口之一。′看_书~君^ `更.辛,罪+全.

从山海关绵延起伏到喜峰口。

以前有人提过疑问,说古代可以通过长城的城墙来运兵,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明长城只有个别的烽火台是畅通的,很多烽火台都是实心的,无法通过。

所以要想调兵遣将,无法从长城上面穿过。

崔成玉来到守军的望楼,看到里面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负责统领喜峰关的是副总兵王章,隶属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嫡系。

崇祯十三年,朝廷就征求吴三桂对于喜峰关的统领人事安排,因为喜峰关和山海关需要互相协防,肯定要征得吴三桂的同意,而吴三桂就推举自己的部将王章过来担任。

从参将也升至副总兵,掌管两千人的守城士兵。

名义是两千人,实际守军只有一千多人,那些多余的军饷自然也就落入到王章的手里。

喜峰口地势险要,一般清军很少从这里进攻,守军士兵的任务就是装模作样的在城墙上巡逻一圈。

很快,有守军看到崔成玉等人,纷纷警戒起来。

崔成玉也亮明自己的身份,由对方前去通报。

不一会儿,副总兵王章率领着将领们出来接见。

崔成玉职位比王章要低,翻身下马参见王章,他没有首接说明来意,担心守军里面混着清军的细作,只说宋守义让自己过来帮忙看看守军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王章听说崔成玉是京营宋守义的人,态度变得疏远几分,不咸不淡的客气几句。

崔成玉也不气恼,抱拳道:“大人,末将赶路,人困马乏,不知道能不能歇歇脚?”

王章沉吟起来,明显不太愿意让崔成玉在这里落脚。

宋守义的京营跑到我的地盘过来了?

若被对方发现我军中的士兵没那么多人,到时候回去禀报给陛下怎么办?贪污军饷的事发可是要掉脑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