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北口的那只鹅 作品

第451章 攘外必先攘内(第2页)

朱由检问王承恩:“这次从段正虎那边收缴的弓箭有多少?”

王承恩:“两千余支弓箭!”

朱由检听说才两千多支弓箭,不由叹一口气。

之前想着造子弹的速度比较慢,打算让毕懋康多造些弓箭出来。

结果毕懋康给朱由检算了一笔账,这笔账让朱由检对古代的经济有了新的认知。_完/夲_鰰?颤¢ \已`发+布_最.欣′彰.劫~

我们看电视,觉得古代战争都是万箭齐发,实际弓箭在古代非常稀缺,尤其是箭矢。

比方说:一根箭矢的制造需要箭尖,早期是青铜材质,后期改成铁质,光一枚箭镞的成本就有二十文,相当于普通家庭半月的开支。

箭身就不用说了,采用的木质也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比如防腐,防潮,粗细长短等等。

还有最重要的箭羽,这是弓箭能保持稳定的重要的部位。

以前都是用雕翎,尤其清军所在的辽东,那边的雕比较常见,就用雕翎,而南方普遍用的是雁翎!

这也是为什么北方清军的弓箭射程会比明军的弓箭射程要远,因为雕翎的硬度超过雁翎。

每根的箭羽成本在七十多文,甚至因为常年打仗,薅翎毛薅的太多,导致那些飞禽都他妈快灭绝了。

战马的饲料就更不用说了,比普通老百姓吃的都好。

还有军粮的供应等等。

所以说,打仗打的不是仗,而是疯狂燃烧的gdp,李自成和左良玉他们每次行动看似威风凛凛,背地里都是巨大的损耗。

短时间内也许看不出什么,时间久了就会明白,整个国内经济在迅速的走下坡路。

自己这边陷入内耗,欧洲那边却在大力的开展工业,发展经济。

此消彼长,差距逐渐拉开了。

王承恩看到陛下有些疲惫,吩咐身边的亲兵把熬好的参汤送过来。

“主子,您要注意身子骨啊,切莫累坏自己。”

最近几代帝王的身子都不行,早早就殒命了。

朱由检接过参汤喝了几口,说道:“知道了,朕先眯会儿,有事再通报!”

王承恩离开房间,派人守在门口。

朱由检刚躺下不久,听到外面传来的脚步声,还有王承恩跟对方交谈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