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零二秒 作品

明朝那些事32《无头将军夜巡 》(第3页)

康熙年间,有个叫陈廷敬的御史来蓟州查案,住在城隍庙旁的客栈。夜里听见“嗒嗒”的马蹄声,便披着衣服跟了出去。只见那无头将军停在荒草丛生的百户所遗址前,腰间的玉带扣突然发出微光,竟在地上投出段影像:年轻的承恩正教弟兄们练刀,张顺笨手笨脚地摔了个屁股蹲,惹得众人哄笑。

陈御史后来在《蓟州杂记》里写道:“其甲胄有‘万历十年’字样,殆嘉靖间旧物也。观其夜巡,凡桥梁倾颓、街巷积水处,必以刀画记,次晨必有里正率人修补。或谓其魂系卫所,犹念军户之苦,故徘徊不去。”

直到民国初年,蓟州修城墙时,工人们在地基里挖出具骸骨,颈骨处有刀砍痕迹,腰间还别着个玉带扣,刻着“蓟州卫李”。消息传开,百姓们自发凑钱,在城隍庙旁建了座“无头将军庙”,庙里没有神像,只供着副锁子甲,甲胄前的香案上,永远摆着碗热粥——那是给夜里巡城的将军备的。

如今蓟州的老人说起这事,还会指着城墙上的阴影说:“看见没?那骑马的影子,脖子处总比别人矮半寸,可腰板挺得比谁都直。每逢阴雨夜,还能听见他叹气呢,像是可惜当年没把屯田的账算清楚,又像是惦记着哪个弟兄的孩子没吃饱饭。”

至于那将军的头颅去了哪儿,说法就多了。有人说阿古达后来被明军所杀,头颅挂在辽东的城墙上,承恩的魂魄曾去寻过,却见自己的头早被野狼啃得只剩白骨,于是含着那白骨飞回蓟州,埋在了老槐树底下。也有人说,将军根本没想要回头颅,他说:“身子守着城墙,脑袋丢了就丢了吧,只要百姓睡得安稳,我这魂灵,便是长了十个头,也愿意砍下来换。”

每当月上柳梢,蓟州的老人们总会在门口点盏灯,不是怕黑,是给那位永远在巡城的无头将军照个亮。灯影摇曳中,仿佛又看见那匹黑马踏过青石板,铠甲的碰撞声混着更漏声,成了这座古城最温柔的夜曲——原来有些魂灵,即便没了头颅,也能把忠勇刻进城墙的砖缝里,把牵挂融进百姓的炊烟中,一守,就是几百年。

喜欢九州民间志请大家收藏:()九州民间志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