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76《郑和宝船》(第2页)
郑和大人的身影突然出现在甲板上,手里捧着鎏金的“永乐通宝”钱串,大步走到船头:“列位兄弟莫怕!当年成祖爷靖难,咱带着这串钱过长江,江底的龙王都得绕道走!”他将钱串抛向海面,铜钱在雾中划出金色的弧线,海面突然炸开巨大的浪花,露出一只磨盘大的眼睛——是头背生尖刺的巨鲸,额头上还插着根生锈的鱼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去年在吕宋受伤的那头!”通事突然惊呼,“当地人说它救过落难的水手,额头上的叉是海盗射的。”郑和大人抬手示意安静,慢慢走向船舷,从袖中取出块锦缎,上面绣着吕宋国王送的海马纹:“老伙计,咱们带你回家。”他的声音轻得像哄孩子,巨鲸的眼睛眨了眨,鱼叉处的血珠滴在海面上,染出小片猩红。 水手们用粗绳系住鱼叉,慢慢将巨鲸拉到船侧。阿水看见爹带着几个工匠爬下悬梯,用桐油浸过的麻布裹住巨鲸的伤口,撒上从波斯带来的止血粉——那是郑和大人特意让船队医官备的,说“四海生灵,皆有灵犀”。巨鲸临走时,尾巴拍起的浪花溅在船头神兽的琥珀眼上,竟像是流了滴泪。
雾散后,罗盘恢复了平静,磁针稳稳指着“丁巳”。阿水望着渐渐露出的星空,忽然发现船头的神兽方向变了,龙口正对着北斗星的“天枢”位——爹说过,这叫“星斗导航”,是郑和大人从阿拉伯商人那里学的“牵星术”,船走多远,星星都会指路。
船到占城国时,正值当地的“水灯节”。阿水跟着爹下船换木料,看见河面上漂满莲花灯,每盏灯上都画着彩色的鱼,姑娘们穿着纱丽,往河里撒着花瓣。一个梳着螺髻的少女捧着陶罐,往宝船的锚链上浇椰浆,嘴里念着听不懂的经文——通事说,这是占城人给远道而来的船灵献祭。
“阿水,把这匹蜀锦送给小姑娘。”郑和大人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里拿着卷绣着牡丹的红锦,“告诉她,咱们的宝船龙骨下刻着‘五谷丰登’,船头神兽能护佑渔获。”少女接过蜀锦时,腕上的贝壳手链“哗啦”响,对着阿水笑出小虎牙,露出舌尖上的朱砂——那是占城女子成年的标记。
夜里,阿水躺在甲板上,听见舱里传来算盘声——是船队的账房先生在算货物:二十车苏州青瓷、三十箱徽州墨锭、五十大缸绍兴黄酒,还有郑和大人特意准备的“赐番邦礼物”,金粉佛经、景泰蓝香炉、镶宝石的铜镜。远处传来占城乐师的琴声,像流水漫过鹅卵石,混着海风,竟让他想起家乡的秦淮河。
“想家了?”父亲的声音从头顶传来,递来块椰丝糕,是白天少女送的,“你爷爷当年从泉州回来,说海上的月亮比陆地上大两倍,星星能倒映在罗盘针上——”他忽然指着北方的星空,“看见没?那是咱们的‘北斗星’,不管走到哪儿,它都指着应天府的方向。”
宝船离开占城时,少女带着族人在岸边跳舞,往海里抛洒糯米团。阿水看见她腕上换了串新的手链,用红绳系着块刻了宝船纹样的木牌——那是他临睡前用碎木料刻的,船头神兽的眼睛,特意嵌了粒从宝船上掉的金粉。
船行至满剌加国时,遇上了狂风暴雨。阿水抱着桅杆,感觉宝船像片树叶在浪里翻,甲板上的货物箱“咣当”碰撞,海水灌进舱里,咸涩的味道混着木料的潮气,让人喘不过气。郑和大人站在指挥台上,手里的令旗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却依旧清晰地喊着:“收第三层帆!放平衡水舱!”
父亲带着工匠们往水密隔舱里塞麻布袋,海水从船缝里渗进来,在舱壁上留下盐渍。阿水忽然看见罗盘针在剧烈晃动,竟慢慢指向了相反的方向——“磁石被海水浸了!”他惊叫一声,父亲脸色大变,掏出怀里的备用磁针,那是用磁石在铁芯上磨了整整一夜的。
“用神兽眼睛的琥珀!”通事突然想起什么,跑去船头取下神兽眼眶里的琥珀,放在罗盘中央。奇迹发生了,磁针竟慢慢稳定下来,虽有些偏移,却终于能辨明方向。后来听老船匠说,琥珀里藏着树脂化石,能镇住磁石的紊乱,这是郑和大人特意从波斯商人那里换的“定海神珍”。
暴雨持续了三天,当阳光重新洒在甲板上时,水手们发现船停在了一片从未见过的浅滩,水下竟有座废弃的石城,断墙上刻着类似甲骨文的符号。郑和大人带着通事和卫兵下水探查,回来时眼里闪着光,手里捧着片残缺的陶片,上面画着帆船和星图——“这是宋代商船的遗迹,比咱们的宝船早了两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