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那些事24《盆儿鬼》
这年秋末,天儿已经凉透了。张别古背着个破柳条筐,在周边村子里转了一整天,也就收着几双破鞋、半拉陶罐,傍晚时分才晃悠着往家走。他家住在清河县西三十里的张家洼,村子后头有片乱葬岗,平日里少有人去,赶上阴天刮风,那地方呜呜咽咽的,听着瘆人得慌。
张别古走着走着,就见前头有个货郎担子,担子里的针头线脑、胭脂水粉在落日余晖下泛着光。他心里琢磨:“这货郎咋走到这荒郊野岭来了?莫不是迷了路?”正想着,就见那货郎冲他作了个揖,开口道:“老伯,能否借问个路?我想去张家洼寻个主顾,不想走到这儿竟没了方向。”
张别古上下打量这货郎,见他二十来岁,生得白白净净,肩上的担子看起来沉甸甸的,腰间还挂着个皮钱袋,瞧着鼓囊囊的。他心里头“咯噔”一下,这不是财神爷上门了嘛!嘴上却热情地说:“哎呦,你算问对人了,我就是张家洼的,你跟我走便是。”
两人一路走着,张别古套起了近乎。原来这货郎姓刘,是从大都来的,走南闯北做些小本买卖,今儿个本想在张家洼住一宿,明日再去县城。张别古听着刘货郎口中的大都如何繁华,什么海子边上的酒楼、钟鼓楼上的铜钟,心里头那叫一个羡慕,再瞧瞧刘货郎腰间的钱袋,更是眼热得不行。
说话间就到了张家洼,张别古指着自家那两间破土房说:“小刘啊,你要是不嫌弃,就住我家吧,咱这儿也没个客栈,我让你婶子给你做碗热汤面,暖暖身子。”刘货郎本就人生地不熟,一听这话,连忙道谢。
王氏见家里来了个外乡人,刚开始还有些不高兴,可一听是个有钱的货郎,眼睛立马亮了。她赶紧生火做饭,又把家里仅有的一个鸡蛋打进了面里。吃饭的时候,张别古和王氏你一言我一语,把刘货郎的家底摸了个七七八八。原来这刘货郎出门半个多月,赚了有十多两银子,正打算过些日子回老家娶媳妇呢。
夜里,张别古和王氏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王氏捅了捅张别古,低声说:“他爹,你说这货郎带着这么多银子,要是……”张别古心里头也正琢磨这事呢,可毕竟是条人命,他吞吞吐吐地说:“这……这可使不得,杀人灭口的事儿,咱可不能干。”王氏撇了撇嘴:“你懂啥!如今这世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再说了,他一个外乡人,死在咱这儿,谁能知道?等咱拿了他的银子,置上几亩地,再盖间大瓦房,以后吃香的喝辣的,不比现在强百倍?”
张别古被王氏说得心动了,可还是有些犹豫。王氏一看他那怂样,狠声道:“你要是不敢,我来!明儿个我去镇上买包耗子药,下在他饭里,神不知鬼不觉的,银子不就到手了?”张别古咬了咬牙:“行,就听你的!”
第二天天一亮,王氏就借口去镇上买盐,偷偷买了包耗子药。回来后,她特意煮了锅小米粥,把药撒在里面。刘货郎睡了一觉,正觉得肚子饿,见王氏端来热乎的粥,也没多想,端起来就喝。
没一会儿,就见刘货郎脸色发白,捂着肚子直打滚,嘴里直喊:“疼死我了,你们……你们给我吃了什么?”张别古吓得躲在墙角直哆嗦,王氏却狠下心来,抄起门后的木棍,照着刘货郎的脑袋就是一顿乱砸。可怜那刘货郎,连喊都没喊出声,就咽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