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零二秒 作品

元朝那些事44《钱武肃铁券》

元至元二十三年的梅雨季,江南的青石板路泡得发涨。钱家村口的老槐树下,七十八岁的钱阿公又把那只裹着蓝布的木匣子搬上了石桌。二十来个光脚的孩童蜷在石凳上,鼻尖还沾着挖蚯蚓时蹭的泥点子,眼睛却瞪得溜圆——他们知道,阿公要讲那枚“铁片子”的故事了,一个在元朝百姓嘴里滚了几十年,带着铁锈味和糯米酒香的故事。

“要说这铁片子啊,可不是寻常物。”钱阿公的旱烟杆敲了敲木匣,铜烟嘴在暮色里泛着温润的光,“咱钱家祖上啊,出了个叫钱镠的老祖宗,那会儿还是唐朝末年,皇帝老儿乱糟糟的,到处都是打仗的兵。老祖宗带着吴越的百姓种桑养蚕、修堤治水,把个江南治得跟画儿似的。唐昭宗一高兴,就赏了这玩意儿——”

木匣掀开的瞬间,孩童们齐齐屏住了呼吸。一块泛着青黑色的铁片斜倚在棉布里,边缘卷着细密的锯齿,正面錾刻的字迹早已被磨得有些模糊,唯有“金书铁券”四个大字还透着股子沉厚的劲儿。阿公粗糙的手指划过铁片上凹下去的纹路,指腹在“卿恕九死,子孙三死”的字样上顿了顿,“皇帝说,这玩意儿能免死,老祖宗却没拿它当宝贝,反而跟百姓说,‘保民平安,比啥免死都强’。”

故事讲到这儿,阿公总会眯起眼,望向村外那片被雨水浸得发亮的稻田。元朝初年的事儿,他也是从爷爷的爷爷嘴里听来的。那时候蒙古人的马队踏过长江,钱家祖宅的朱漆大门被战马撞得吱呀作响,族里的老人抱着铁券躲进了西厢房的夹壁墙,却没想到,第一个找上门的不是官兵,而是村里的王猎户。

“王大爷攥着铁券直哆嗦,说后山的土匪要抢粮,让咱钱家拿出‘皇帝的牌子’吓吓人。”阿公的声音低下来,像怕惊醒了什么,“族里的太爷犯了难——这铁券是皇恩,可如今坐天下的是元朝皇帝,拿前朝的东西显摆,怕是要惹祸。可再一看王猎户身后,跟着二十多个面黄肌瘦的婆娘孩子,太爷牙一咬,把铁券往木盘里一放,让长工举着走在前头。”

那场雨下得跟那年梅雨季似的大。钱家长工举着裹着黄布的铁券走在最前头,铁券边缘的锯齿在雨里闪着冷光,却偏偏让土匪头子红了眼。“那土匪头子早年在南宋当过兵,见过这铁券。”阿公说,“他‘扑通’一声跪在泥水里,说当年钱王治下,老百姓能在屋檐下安安稳稳喝热粥,如今世道乱了,可看见这铁片子,就想起‘不扰民’的老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