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零二秒 作品

元朝那些事51《负心汉雷击记》

元朝至正年间,浙东小镇青溪坞卧在山坳里,溪水绕着青石板路打转,把日子泡得温软又绵长。镇东头的周宅不过三间破瓦房,却亮着盏彻夜不熄的油灯——油灯下,柳氏的手像只勤勉的蝶,在织布机上翻飞。木梭划破暮色,将月光织进素绢,也把她指腹的茧子磨得发亮。

“文远,喝口绿豆汤。”柳氏擦着汗,把碗推到案前。案上堆着《四书章句》,周文远的脸埋在书页里,鼻尖沾着墨香:“娘子受累了,待我考中举人,定不让你再碰这织布机。”他指尖摩挲着柳氏布满茧子的手,掌心发烫——这双手曾在寒冬破冰洗衣,在盛夏担水浇田,把他从“饿殍边缘”托进了书斋。

柳氏嫁过来时,陪嫁只有一架祖传织布机。周父早逝,寡母痨病缠身,是柳氏熬药喂饭,跪遍全镇求来郎中,才把婆婆从阎王爷手里抢回来。婆婆咽气那晚,拉着柳氏的手哭:“我家文远没福气,配不上你……”柳氏咬唇笑:“娘,文远有才学,将来定能光宗耀祖。”

为供周文远读书,柳氏把陪嫁的银簪子当了,换了两斗糙米;寒冬腊月,她穿着单衣织布,后背冻出冻疮,却把新絮的棉袄塞给丈夫。周文远心疼,常在破庙读书时捡干柴,夜里回来给柳氏暖手:“等我成名,必为娘子描金簪、制锦裘。”

青溪坞的老人们都念着这对夫妻的好。王婆常端着热汤来:“柳娘子,你家文远读书像头驴(犟),将来准能中!”柳氏笑着谢,却把汤分给巷口的乞儿。乞儿叫小满,父母死于灾荒,柳氏便教他识字,把周文远的旧笔送他:“好好学,将来也做个读书人。”

至正十年秋,青溪坞的老槐树落尽叶子时,周文远中了举人。报喜的锣声敲碎了晨雾,柳氏正在织布,木梭“当啷”坠地——她攥着布角,眼泪砸在素绢上,染出深色的花。

周文远进了城,先是住在驿馆,后被同窗引荐,踏入苏府宴席。苏老爷是色目人,做着南北货的买卖,宅院砌着青砖照壁,廊下悬着水晶灯,照得人眼花缭乱。苏小姐倚在红木屏风后,鬓间插着孔雀羽步摇,笑起来时,金镯子碰出细碎的响:“周举人文采斐然,奴家早有耳闻。”

酒过三巡,苏老爷捻着佛珠开口:“犬女仰慕才学,若周举人不嫌弃……”他指腹摩挲着翡翠扳指,目光扫过周文远洗得发白的青衫。周文远喉头滚动,想起柳氏粗糙的手、家里漏雨的屋顶,还有苏府丫鬟端来的蜜渍樱桃——那是柳氏从未尝过的甜。

回城的马车里,周文远摸出柳氏绣的布囊(装笔墨用的),囊上绣着“寒窗共守”四个字。他盯着字,突然嫌恶起来:这粗针脚,怎配得上苏府的锦绣?夜宿客栈时,他梦见柳氏抱着织布机哭,惊醒后冷汗淋漓,却对自己说:“她没见过世面,留她在身边,反会坏了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