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皇帝出宫

南京城内,随着事态的发展。

本来门可罗雀的言官李沾府前,这几日开始络绎不绝的有士子缙绅们前来拜访,然后在灵堂吊唁李沾。

一见吊唁的人数众多,其子李愫索性直接将亡父李沾大人的灵堂,设在了府门前的大街上,反正只是个衣冠灵堂,也不用担心六月酷热的江南天气,会令尸体发臭腐烂的问题。

如此一来,这致使更多的士绅百姓们都前来吊唁,更有人题诗作词,明里暗里的声讨“暴君”崇祯皇帝,就连东林党党魁,钱谦益先生,也命人送来了挽联,这更让李愫欣喜若狂。

跪在地上的李愫披麻戴孝,不时抹着硬挤出来的眼泪,对着来往吊唁的士绅一边致谢,一边在内心深处得意的想道:

“果然朝宗兄没有骗我!此人真是当代君子,虽然花光了家中钱财,但此事果然成了!!如此汹汹士子民意,想要安抚下去,那朱由检还不捏着鼻子为我父平反,然后为了补偿,他一定会封给我高官,最不济,也能顶替我父,为御史言官,哼哼,到那时,那些趁我家困难之际,落井下石的小人们,一个也别想跑!我不把他们家中的财物通通都给榨出来,就等着我一本接一本的弹劾他们吧!哼哼!”

而观察了几天的侯方域眼见火候差不多了,自己再不出手,这胜利果实就要都被李愫摘走了!

于是他纠集了一大批复社士子,打着为已故言官李沾平反的由头,打着复社横幅,抬着花圈挽联,浩浩荡荡的行至李沾灵堂前。

侯方域先是洋洋洒洒的念了一大段精心准备的悼文,随后又以复社领袖的名义公开请愿,愿意为御史李沾向皇帝陛下请愿,就是那个奉天殿内的“暴君”因此要砍自己的头,他也无怨无悔!

此举果然引得周围百姓和士绅大加称赞,侯方域站在高处,得意的享受着众人崇拜的目光,随即又眼神隐秘的和李愫对视了一眼,二人皆心照不宣的咧嘴笑了起来……

皇城外民意沸腾,皇城内却是一片平静。

崇祯皇帝从这首《宋殇》戏曲刚开始的时候,就接到了锦衣卫的密报,只不过他并没有在意,正在积极筹备北伐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