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那先生您呢?您觉得道在哪里?
尤氏、李纨和可卿都点头答应,扶着王熙凤一起过去了。她们心里也清楚,贾铨对贾家两府的重要性,这时候可不能掉链子。
宝钗想了想,提议道:“咱们还是回避一下吧,三哥哥宴请贵客,咱们在这儿也不太合适。”黛玉却摇了摇头,先问王熙凤:“来的到底是什么贵客?不是说是个不伦不类的僧人吗?怎么突然就成贵客了?这个时代的僧人道士都带点神秘色彩,大户人家都会供奉他们。”
黛玉的疑惑也不无道理,大家心里都有些好奇,但最终还是决定先回避,不去打扰这场重要的宴请。
贾府的东西两府后宅里,常年有僧人道士来诵经祈福,显得格外庄重。不仅如此,城外还有贾家出资修建的寺庙和道馆,真是财大气粗的典范。
这天,王茜见黛玉问起一件事,知道黛玉是个有主见的姑娘,便赶紧回答道:“姑娘,本来主人都打算处置那老僧了,可那老僧自称叫墨衍,说是太上皇时期的乙卯科状元郎。主人一听,立马让人停手,还对人家特别客气,有点……嗯,殷勤过头了。”
王茜自己也说不清贾铨的行为到底是怎么回事,反正觉得有点过了。
谁知她刚提到“墨衍”这个名字,宝钗、黛玉、探春三人几乎是同时惊叫起来:“竟然是他!”
黛玉急切地说:“快快快,赶紧整理一下,千万别失了礼数!”说完,她催促紫鹃赶紧帮她整理衣服,宝钗和探春也连忙让各自的丫鬟帮忙整理。
其他姑娘的丫鬟见状,虽然不明所以,但也赶紧上前帮忙整理衣服上的褶皱。
湘云一头雾水地问:“这是谁啊?怎么大家都这么紧张?”
黛玉一脸崇拜地说:“这墨衍先生可是太上皇时期最有名的一位状元,和咱们东府的敬大爷是同期的考生。敬大爷当年在京城可是大名鼎鼎,却连三甲都没进。而这墨衍先生,就是那一期的状元郎!连我父亲都经常提起他呢!”
“这位墨衍先生啊,出身可是相当贫寒,但学问却厉害得不得了。儒家那些经典书籍,他样样精通,连上一代的衍圣公都赞不绝口,说他是年轻一辈中的顶尖人物!可惜啊,后来他有点儿自恃才华,傲气十足,进京后就被那些世家子弟和顺天府的人联手欺负。”
一旁的探春接过话茬:
“于是呢,那一年的科举考试,这位先生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不仅自己考了个头名状元,还让两个啥都不懂的草包分别考了第二名和第三名。后来事情败露,太上皇和一众朝臣才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那两个草包直接被拖出去斩了,而墨衍先生因为才华横溢,太上皇特别喜欢他,所以留了他一条命,但也被罚终身不能参加科举,更不能入朝为官。”
宝钗整理了一下衣服,继续说道:
“这位先生当时在朝堂上可是大展风采,单枪匹马跟一群大臣辩论,把那些身穿紫袍的大官们驳得体无完肤。不仅儒家经典信手拈来,就连治国理政的策略也比那些朝臣高明得多。”
“可惜啊,因为科举作弊的事,再加上得罪了满朝文武,就算太上皇再喜欢他,也没法子让他留在朝中。当时太上皇还说过,希望他能长命百岁,好好看看大乾的壮丽江山。”
“就因为这句保命的话,墨衍先生的名声一度传遍大乾。不过,那些朝臣们可不会轻易放过他。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那些朝臣们的刻意淡化,墨衍先生的事迹越来越少人提起,他的行踪也变得无人知晓了。”
随着三位姑娘的亮相,
周围的姑娘们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简直就是小说里的情节嘛!
要知道,东府的敬大爷当年因为先太子的事情没能做官,
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替他惋惜呢。
那这位力压群雄、口才了得的状元郎,到底有多厉害呢?
在山路上,
渡航一脸疑惑地问:
“伯爷回京才三个月,虽然接管了锦衣卫,但也不该知道这些吧?”
贾铨强压住内心的激动,
脸上带着笑意说:
“先生有所不知,您的两位师兄和我可是颇有渊源呢。我手里有一面风月宝鉴,就是一位族兄从您师兄那里得来的。”
“您的两位师兄还曾想度化我的姐妹和侍女,还给了我一位姐妹一种奇药,叫冷香丸。”
渡航听后哈哈大笑,说道:
“我那两位师兄和我不同,他们认为道在天上,求道就要顺应天意,所以经常四处游历,寻找所谓的缘法。那冷香丸还是我从古书上找到,给他们的呢。”
“至于那面镜子,哪是什么宝物,不过是普通的铜镜,专门用来引导人心的。如果持有者能听话,压住邪念,那也就能安心养伤了。”
贾铨微微眯起眼睛,笑着说:
“我还以为先生的两位师兄真是神仙下凡,来人间完成什么任务的呢。”
渡航听了这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要是这世上真有神仙存在,那太上皇也不用整天想着长生不老了。渡他一个人,岂不是比渡其他人更有意义?只要他信了,这天下还有谁会不信?毕竟我的那两位师兄都认为道在天上。”
“那先生您呢?您觉得道在哪里?”
“道?这世上哪有什么真正的道。这天下活着的每一个人,哪一个不是道?道无处不在,却又无迹可寻。说到底,这世上最没用的就是道,最有用的从来都是人心啊!”
贾铨听后,顿时愣在了原地,目光平静地注视着这位看似平凡的妖僧。
而那妖僧也依旧慈祥地看着贾铨,没有一丝躲闪。
无论是哪个时空,无论是哪个朝代,
上位者都明白一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贾铨并不觉得这话有多新奇,
毕竟这位渡航大师可是曾经名满天下的墨衍先生。
当年在边关时,跟随老夫子学习,
就常听老夫子提起墨衍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