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骑兵对决(第2页)
纥奚木木勒哑然失笑,这些汉国人简直是愚蠢至极,大燕骑兵野战无敌,这几百名汉军步卒不在谷里设伏,利用地形优势来削弱骑兵的冲击力,反而选择在利于骑兵行动的空旷之地摆开阵势,要与他们进行正面决战。
“元鲁夫,你带两千人马,让这些汉人好好见识见识我们燕国勇士的勇猛!”纥奚木木勒的声音铿锵有力,对身旁的一名将领吩咐道。
“得令!”元鲁夫领命,他身形魁梧,满脸络腮胡,眼中闪烁着战意。他迅速点齐了两千士兵,随着一声令下,这些燕国勇士如同出笼的猛虎,纷纷纵马奔腾,向林东所在的汉军方阵冲杀过去。
两千铁骑同时奔腾,那场面蔚为壮观,马蹄声轰鸣如雷,尘土飞扬,连地面都似乎在他们的铁蹄下微微颤抖。
冷兵器时代,农耕的中原王朝,发展水平往往比北方游牧民族要高。可在军事上,却经常处于下风。因为游牧民族多是骑兵,机动力强,在战场上,更易掌握主动权。中原王朝并非不知道骑兵的重要性,只是缺少优良的马场,马匹资源稀缺,只能以步兵为主。
“准备战斗!”林东大喊一声。顿时,排列在最外沿的大盾兵,将高达6尺的木盾下部的锥形铁尖插入泥土之中,再用肩膀牢牢地靠住木盾,竖起了一排坚固的盾墙。弓箭手站在盾墙后面的马车上,拉弓搭箭,对准了飞奔而来的燕国骑兵,等待主将的射击命令。
很快,元鲁夫率领的骑兵,就冲到了弓箭的攻击范围之内。
“放箭!”随着林东的一声命令,无数支箭矢如同雨点般扑向了燕国骑兵。两侧的燕国骑兵也勒住了马缰,拿起弓箭还击,掩护中间负责突击的队友。
冲在最前面的燕国士兵,有人中箭后从马上坠落,有人因战马中箭被掀翻在地,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前进的速度,后面的人伏在马背上,踏着同伴的尸体,不畏生死的向前冲着。
这是典型的燕国冲阵方法。因为在奔跑的战马上射箭准头不佳,又耽误前进的速度,他们只让少数人在侧翼掩护,大多数人就这样硬冲。这种不畏生死的打法,往往能给对手巨大的心理震撼,弓箭的最大射程五十丈,对骑兵来说转瞬即过,只要冲过去,那些原本占据优势的敌国步兵,就将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成为燕国骑兵宰割的羔羊。
燕国的军功制度规定,士兵不论等级出身,只要能斩首敌军军官首级,即可官升一级,另有金银奴隶等奖励。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奖励就越高。这就极大地鼓舞了军人的士气,也是燕军野战无敌的原因。
“放弩!”林东紧盯着越来越近的燕国骑兵。当敌人进入不足二十丈的距离时,他果断地再次下达了命令。
汉军阵地上突然响起了一阵低沉的机械运转声。他们用来防御燕军箭矢的这些马车,竟然是弩车。
弓弩汉国以前就有,因其威力大,射程远,一度大量装备部队。后来人们发现,弩手从上弦到箭射出的时间太长,远不如弓箭灵活,便被逐渐淘汰弓弩使用弓箭。现在战场上,已很难见到它的踪迹。
刘轩视察兵营时,在军械库里发现了大量闲置的弓弩。他猛然想到传说中的诸葛连弩,便把想法告诉了唐为木,两人研究多日,终于造出了可以一次发射四十支弓箭的弩车。可这种弩车虽能一次性发射大量箭矢,射程却大大缩短,仅有二十丈,是以造了一批后便没在制作。
四十辆弩车,一次发射一千六百支弓箭,宛如在空中交织成一张死亡之网,扑头盖脸地向燕军飞去。虽然弓弩准头不佳,但如此密集,让他们根本无法躲避。这些已经看到了胜利曙光的燕国士兵,在满天箭雨中纷纷落马,队伍瞬间乱成一团。
纥奚木木勒站在高处,远远注视着前方的战事。他见己方的兵力已经损失过半,却依然未能攻破汉人防线,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必须尽快歼灭这支汉军,以便同贺赖扭陆率领的前锋军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