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写往事 作品

第195章 再无山路难行

“劳动者的心扉无需华丽辞藻或复杂话术去叩开,只需一声真诚的称呼,一句'真不容易啊',便能轻松开启。剩下的,唯有耐心倾听。”

“他说自己78岁了,装车、运输、卸货,一直忙到晚上七点,才挣80块。我很好奇,便问他,年纪这么大为啥还干这些?毕竟他只比我小一岁啊!”老丈人说到此处,神情有些动容。尽管我还未完全领会他的深意,但已感受到他对这个群体的深切共情。

“他说儿子看病花了好几万,自己也做过几次手术,不敢停下,不干不行,孩子、孙子方方面面都要用钱。听到这些,我心里一阵难受。我想打电话叫瑞强过来帮忙,可那天没联系上。我只能站在路边陪着他,等他叫的人来。”

我专注地看着他,示意他继续讲。

“等待时,我得知他还没吃饭,就去旁边市场买了个肉夹馍给他。他推辞的样子,让我为自己之前的漠视感到羞愧。他嘴上一直说着谢谢,并说道:无功不受禄,虽然你没帮上忙,但我心里暖和。‘无功不受禄’!这四个字让我想起大概五六年前,一位深夜捡垃圾的老人,面对我给的几十块钱,也说过‘无功不受禄’。”我开始明白老丈人的意思,忍不住点头。

“不幸的家庭总是相似,无非是没权、没钱、有病。不幸的人即便被现实困于卑微与怯懦之中,却依然怀揣着朴素的善良。”

“这是历经无数无奈、无力与无助,被岁月和风雨打磨后,仍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善意。当我在追逐功利时,这些感性而纯粹的善良,总能让我审视人之所以为人,群众为何为师,以及我们教育工作被向往的真正原因。”

此刻我再看向老丈人时,竟发现他像是全身都在发光!他退休已近20年!而他依然关注着这些!

“状元及第、成龙成凤、王侯将相、才子佳人,这样的故事反复上演,自古皆然,可这真的应该是唯一的路吗?有人看到所谓合理,为眼前的一切寻找注解;就一定有人看到可悲,为未来探寻希望。希望永远存在,只是需要我们去追寻。真正的有志之士,应致力于凝聚各方共识,推动各阶层平等团结,携手共度难关。我们要有这样的胸怀:不必拘泥于万物皆有宿命的论调,也不必只追求自我内心的自洽,更无需在意那些欺软怕硬者的小聪明和评论家的指指点点。理想主义的种子,只有在现实主义的土壤中,才能生根发芽。敢于直面痛苦、哀伤、消极与绝望,才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起伏中坚守理想。我们要有这样的情怀:多走进社会,多与农民、小贩、服务员、外卖员、清洁工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生活。去探究酒店门童频繁离职的原因,倾听超市售货员精神透支的疲惫心声,品味农民‘没办法,熬一天是一天’的苦涩。想想看,我们穿着轻便的行政夹克,为何清洁工却要裹得严严实实抵御严寒?无论是体制内安稳无忧的人,还是校园里衣食不愁的大学生,只要心系民生疾苦,就不会生出事不关己、高高在上的冷漠,更说不出那些将苦难简单归结、无视弱势群体的糊涂话。我们对弱势群体的认同,不是为了衬托自身优越,也不是满足一时的悲悯情绪,而是为了看清时代的错位,理解命运的无常,从个体的不幸上升到对社会结构的认识,从人性的优缺点反思制度安排,从迷茫走向坚定信念,从而激发出内心深处的尊重与谦卑,促使我们主动寻找、尝试改变造成这些问题和苦难的现实因素,为构建一个更包容、少敌意的社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