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粤语诗学的时空变奏与精神返乡》
《旧时情》(粤语诗)
一一作家班同学再聚,诗之
文/树科
分手个阵,眼有泪光
又嘟笑紧,作状握别……
(课堂,导师,佢哋话:
你哋喺灵魂嘅打工仔……)
曾几何时,魂牵梦萦
噈咁喺群度,一微十几廿年……
家下返嚟,望望白首
我噈唔信你哋啲靓仔靓女
会唔搔头……
《树科诗笺》2025.2.28.穗城珠江畔.作协之家
《粤语诗学的时空变奏与精神返乡》
——解读树科《旧时情》的当代性书写
文/诗学观察者
在当代汉语诗学谱系中,方言写作始终保持着独特的审美张力。树科的粤语诗作《旧时情》,以珠江文化为底色,通过精巧的时空折叠术,在不足百字的文本空间里,建构起具有存在主义重量的生命剧场。这首被收录于《树科诗笺》的作品,既延续了岭南"粤讴"的抒情传统,又在现代性语境下开辟出新的诗学维度,堪称方言写作突围普通话诗学体系的重要范本。
一、方言韵律中的情感拓扑学
诗人开篇即以"眼有泪光/又嘟笑紧"的戏剧性表情,复现了巴赫金所谓的"狂欢化"场景。这种悲喜交集的矛盾修辞,在粤语特有的九声六调中获得了韵律支撑:"泪光"(loi6 gwong1)的降调与"嘟笑"(dou1 siu3)的升调形成音韵对冲,恰似珠江潮汐的往复运动。这种方言音韵的拓扑结构,使情感的时空转换获得了物质性依托,正如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中实践的"我手写我口"主张,方言的语音肌理本身就是情感的地理图谱。
诗中"灵魂嘅打工仔"的隐喻,令人想起本雅明笔下"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但树科将这种现代性批判转化为粤语特有的市井智慧:当"打工仔"(daa2 gung1 zai2)的俚俗称谓与"灵魂"(ling4 wan4)的庄重发音并置时,形成了德里达所说的"延异"效果。这种语言策略既解构了知识分子的精神优越感,又保留了诗性沉思的维度,恰如珠江水面倒映的霓虹,在虚实之间重构了当代文人的精神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