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582章 《方言与情感的交织》

《清明嘅泪水》(粤语诗) 文/树科

落雨大,水浸街

踏青节,三月节

黑遮水鞋冇掟买

乖乖鞋袜哭湿晒

咁嘅鬼天气

鬼嘟行攰埋……

乖乖细路当行街

上山掹紧草

落坡滑滑梯

老老嫩嫩睇到佢

脚底打偏噈跌低

通通喺度笑哭晒……

乖乖摸住墓碑话:

老嘢,唔该保佐我

转头千祈咪跌哭……

《树科诗笺》2025.3.29.粤北韶城沙湖畔

《方言与情感的交织》

——论《清明嘅泪水》的诗学魅力

文/阿蛋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更是诗歌创作中别具一格的语言载体。树科的粤语诗《清明嘅泪水》,以极具岭南特色的粤语方言为媒介,将清明时节的复杂情感与生活场景娓娓道来。这首诗打破了传统诗歌语言的常规,以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达,构建出独特的艺术世界,在方言的韵律与情感的流淌中,展现出诗歌别样的魅力与深度。

一、方言入诗:独特的语言美学

粤语作为中国方言体系中极具特色的一支,保留了大量古汉语词汇与发音,其九声六调的语音系统,赋予语言丰富的音乐性。在《清明嘅泪水》中,诗人熟练运用粤语方言词汇,如 “黑遮”(黑伞)、“水鞋”“掟买”(购买)、“鬼嘟”(谁都)、“攰埋”(累坏)等,让诗歌充满浓郁的岭南生活气息。这些方言词汇并非简单的地域符号堆砌,而是与诗歌的情感表达、场景营造紧密相连,形成独特的语言美学。

诗歌开篇 “落雨大,水浸街”,化用岭南经典童谣《落雨大》的首句,瞬间将读者带入岭南潮湿多雨的清明时节。这句耳熟能详的童谣,承载着无数岭南人的童年记忆,诗人巧妙借用,既奠定了诗歌的地域氛围,又赋予其文化传承的意味。“踏青节,三月节” 以简洁的对仗,点明诗歌的时间背景,同时 “节” 字的重复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在粤语的发音中,平仄相协,朗朗上口。

方言的运用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还深入到语法与句式结构中。“乖乖鞋袜哭湿晒”,“晒” 作为粤语中常用的语气助词与补语,在这里生动地描绘出鞋袜被雨水浸湿的状态,同时 “哭” 字的拟人化使用,赋予鞋袜以情感,仿佛它们也在为这恼人的天气而悲伤,这种独特的表达充满童趣与诗意。“咁嘅鬼天气,鬼嘟行攰埋”,口语化的感叹与抱怨,真实地反映出人们在恶劣天气下的无奈情绪,方言的随意与自然,让情感的抒发更加直接、真挚。

从诗歌语言理论来看,俄国形式主义强调 “陌生化” 效果,即通过对语言的变形与创新,打破读者的审美惯性,使事物以全新的面貌呈现。树科在诗中运用粤语方言,正是对传统诗歌语言的 “陌生化” 处理。对于不熟悉粤语的读者而言,这些方言词汇与句式带来新鲜感与陌生感,激发其探索诗歌内涵的兴趣;而对于熟悉粤语的读者,则能唤起强烈的地域认同感与情感共鸣,使诗歌在语言层面就具备了独特的艺术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