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雪飘飘飞 作品
第178章 恩科!
第178章恩科!
新帝登基,改元熙丰。
次年,便要更改纪年为熙丰元年。
这一消息,并未引起太大的响应。
年号,无非就是纪年的一种方式而已,不足为奇。
真正引起轩然大波的是一则制书。
恩科!
新帝登基,特赐恩科,允许治平四年八月单独举行一次科考。
主考官为礼部尚书、太子少傅江昭,副主考则是翰林学士王珪。
除了两位主副考官以外,还将从六部选取十三人、科道两人、翰林院两人,拢共十七位考官,一齐负责春闱主考。
制书一经颁布,迅速传遍天下。
凡是读书人,无一不为之欣喜,齐齐歌颂新帝功德。
时间紧任务重,仅有百余日就要科考,不少偏僻之地的举子几乎是一知晓消息就准备文书、盘缠,即刻动身入京。
为的,就是入京以后有足够的时间温习书本。
须知,恩科与正科并不矛盾。
来年二月,就是三年一度的正科春闱大试。
即便熙河元年举行了恩科,来年也一样要举行本该举行的正科。
这也就意味着可以连考两次,选出足足七八百位新科进士。
相比起以往,机会可是大了不止一点半点。
如此,自然是得充分准备,寻求名列黄榜的契机。
寒窗苦读几十载,逆天改命,就在此举!
熙河书院。
作为熙河八州唯一的书院,熙河书院一向被寄予厚望,几乎聚集了熙河九成的秀才、举子。
山长一职,更是河州知州苏轼兼任,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苏轼其人,长于诗词、文章、书法,具有莫大魄力。
为了办学,甚至都专门拨了香子城为书院。
以城池为书院,以书院为城池。
两京一十四路,独此一家!
为了便于区分学业水平,书院设有童生、秀才、举子、蕃学四院。
举子院,讲堂。
长约十丈的学堂,举目望去,甚是宽敞。
主位,摆着两道丈许长的书案,副山长程颢、张载,以及几位授课的老年举子,齐齐端坐,向下平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