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雪飘飘飞 作品

第190章 论江昭十宗罪!(二合一4k)

第190章论江昭十宗罪!(二合一4k)

御书房。

上首,赵策英手执朱笔,不时取过一些已经披红的奏疏,予以批示。

秘密建储,优点、缺点都是一目了然。

此法的重点,就在“秘密”二字。

储君之名,书于特制遗诏,非临终而不公之于天下。

从优点来讲,秘密立储无疑是让皇帝有了时刻“废储”的权力。

若是心有不满,朱笔一落,就可换掉储君。

与此同时,预备储君根本不敢有任何异动,甚至都不敢结党,生怕遭到“废立”。

一旦施行此法,皇帝的君权就可稳若泰山。

一如先帝,已然是无子的暮年皇帝,却也仍有不小的威视,龙威尤存。

反之,此法也意味着储君没法持续积势,从而导致储君并没有真正的东宫班底。

相当于利好皇帝,削弱储君。

作为新帝,赵策英就面临着班底不足的难题。

为储之时没法积累班底,唯有登基以后一点一点的积累。

如此,自是得时刻勤政,不敢有丝毫疏忽。

“官家。”

司礼掌印太监李宪走近几步,恭谨通报道:“兵部右侍郎吕公著,吕大人求见。”

“吕公著”

赵策英一诧,抬起头。

这人,他有些印象,乃是破格简拔入京。

三年一次政绩大考,一次官位擢升,这几乎是宦海定律。

除非是有大人物举荐,亦或是有了泼天功绩,否则都得三年起步才能擢升一次。

类似于枢密院直学士王韶一样一步登天的文臣,几乎不存在。

吕公著任职安抚副使仅两年就入京,无疑是破格擢升。

论及缘由,则是受了内阁大学士欧阳修的举荐。

吕公著与欧阳修,两人官阶差距不小,但论起年纪也就差了不到十岁而已。

昔年,欧阳修尚未起势之际,吕公著与欧阳修便是文坛诗友,素来有不浅的交情。

此外,庞司空长子的庞元英,更是欧阳修的二女婿。

庞司空病故,吕公著急于进步,自是找到了欧阳修的头上。

如此,就有了欧阳修入宫举荐吕公著的事情。

自从登基以来,欧阳修和曾公亮二人是最先归附于新帝的大学士。

寿州吕公著,其父是已故的宰辅大相公吕简夷,又是受了欧阳修举荐。

不论是为了施恩,亦或是出于拉拢的目的,赵策英都没理由拒绝。

这一来,吕公著便破格擢拔入京。

“让他进来吧。”赵策英摆手道。

破格简拔吕公著,也算是有了施恩之举,就是不知道此人品行才学如何,可否用一用

作为新帝,要想坐稳皇位,有名有实,就得做到军政一手抓。

其中,兵权一事,已经有了解决的锲机。

趁着西夏李谅祚入侵,礼部尚书江昭受命领兵挂帅,顾廷烨、张鼎、郑晓、包顺、王韶几人为将,几乎一锅端了勋贵子弟的年轻一代的所有代表性人物。

一旦边疆大捷,就有了赏赐几人的由头。

但凡勋贵不傻,就肯定会向他示忠。

如此,兵权便可轻轻松松的落入手中。

治政一事,已经开了恩科,有了恩科进士。

不过,恩科进士要成长起来肯定得不短的时间,属于是长期性的投资。

起码十年以内,根本靠不上恩科进士。

要想维持朝政,先帝留下的臣子肯定得拉拢一些效忠。

吕公著为正三品侍郎,要是跟江卿一样都是能臣、贤臣、忠臣,那就不妨试着任用一二。

五十岁的正三品大员,尚有不小的进步空间。

“诺。”李宪连忙走出,下去通报。

约莫十息,兵部右侍郎吕公著入内。

两鬓微白,骨相方正,下颔留着几缕胡须,典型的儒士形象。

“微臣吕公著,拜见官家。”吕公著持礼一拜。

“免礼。”赵策英伸手虚抬:“赐座。”

朱笔轻放,赵策英向下望去。

兵部,这是三司六部中少有的特殊存在。

论起权势,一向是落后于吏部、户部、刑部,略微高于工部。

要么是排序为四,要么是排序为五,与礼部不相上下。

这也就罢了,偏偏论起入阁顺序,朝中往往是以吏部、礼部为首。

是以,从综合排序考量,兵部几乎是稳稳的排序为五,要低于礼部、刑部,略高于工部。

兵部的存在感,一向都并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