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天下震动!(第2页)

若说上上下下一齐贬官、三年不得科考影响的是两浙路的未来,那么两浙官员就是影响两浙路的现在,并切切实实的影响了朝堂之上的两浙路官员的利益。

六年不得擢升,仕途毁了大半,这谁能忍得住

其四,拆分两浙路。

相较于无知的普通百姓,朝堂之上的两浙士人自是知道此举意味着什么。

两浙路拆分,拆的“地域之分”。

一旦拆开了两浙路,那也就没了“两浙人”的概念,有的仅仅是“两浙东路人”、“两浙西路人”。

两浙路一拆为二,两道建制,也就意味着两浙的乡党一下子削弱一半。

毕竟,乡党之所以是乡党,就是因为要一起为故里谋求利益。

而今,一旦拆分为两路,政治建制不一样,那自然就不再是乡党。

凡此四点,都是典型的“百分比伤害”,若是真的实行下去,两浙路起码几十年难以抬头,要想真正的恢复巅峰期,更是几乎没可能。

钦查主官的刀子,着实是下得稳、准、狠!

丹陛之上,赵策英淡淡向下望去,丝毫不为所动。

“不准。”赵策英淡淡道。

“可还有上奏者啊”

朝令夕改,迟疑不决,可不是千古一帝该有的表现!

“陛下!”

沈遘一惊,连忙道:“先帝以仁治天下,万民齐颂。昔年太祖立国,亦是尝谓‘治狱当务宽平’。如今,两浙之判罚,未免有伤仁和之政。”

“臣斗胆祈求陛下,凡两浙与火烧钦差无关之官吏,降低判罚;凡两浙寒门士子,宽限科考之年限。浙东浙西,水系相连、商贾互通,百年已为一体,强自拆分,恐扰民生,万不可行拆分之策。”

沈遘重重一拜:“如此,方为圣君之道!”

“如此,方为圣君之道!”

“如此,方为圣君之道!”

两浙朱紫,又是一拜。

丹陛之上,赵策英嗤之以鼻,问道:“什么样的圣君啊”

“文帝、景帝之圣君!”沈遘以为皇帝有了意动,连忙应声道。

“景帝”赵策英暗自抬眉,嗤之不言。

掉档次!

“不准。”

赵策英摆手道:“都退下吧。”

“陛下!”

沈遘不达目的不撒手,连忙道:“臣闻《尚书》有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汉文帝即位之初,除肉刑、废连坐。渭桥惊马一案,文帝以罚金论罪,仁孝治世。后世皆谓:三代而后,莫盛于文。”

“今两浙一路,若是炊烟渐稀,学子辍读,官吏垂首,却比文帝之仁如何”

“伏望陛下念及身后之名,以仁政治世!”

说着,几十人又是重重一拜。

丹陛之上,赵策英的脸色就一下子垮了下去。

什么叫“念及身后之名”

意思是不饶恕了两浙官吏,就是暴君,昏君

瞥了一眼记载起居注的翰林起居舍人,赵策英重重向下望去,讥讽道:“以身后之名胁迫于朕,可真是忠臣!”

沈遘俯首,说道:“还望陛下以仁治政,饶恕两浙万民。”

“放肆!”

一声重重呵斥,户部右侍郎宋怀一脸的怒意,持笏走出,斥责道:“沈遘,尔等是要逼宫吗”

饶恕

要是真的饶恕了两浙路,且置江公于何地

“朝令夕改,且置君威于何地”礼部左侍郎章衡走出一步,附和道。

“章卿言之有理。”

丹陛之上,赵策英平和说道:“君无戏言。”

钦差者,代天巡狩,君王之脸面、化身。

火烧钦差,罪不可赦。

重重责罚,本来就是为了震慑四方,维护君威。

要是有人上奏,就能被逼得君王退步,君王威严何在

要是就这点压力都扛不住,那大一统、千古一帝、世宗皇帝的美梦也没必要继续做下去,无非是自欺欺人!

“陛下圣明!”

宋怀、章衡二人齐齐一拜。

赵策英望了望两浙朱紫,龙目偏移,望向几位内阁大学士:“两浙路拆分,上上下下官位空缺。安抚使与安抚副使的人选,几位阁老可上书举荐。余下的官位,吏部统筹,呈递到御书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