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新年气象 下
在前世,烟花和爆竹分别在宋朝和唐朝被发明。
李畋,唐朝初年出生于江南西道袁州府上栗麻石街,被后世人尊称为花炮的始祖。
唐《异闻录》记载,“李畋居中,邻人仲叟家为山魈所祟,畋命旦夕于庭中用竹着火中,鬼乃惊循,至晓,寂然安贴。”
李畋是个猎人,传闻他曾向当时的药王孙思邈学习过火药的使用技术。
药王孙思邈曾经在浏阳隐居,还留下了不少传说和遗迹,像孙隐山、洗药井、洗药桥等。
当地流传着一些关于花炮始祖的民间传说,据说当时药王孙思邈隐居在浏阳孙隐山,在洗药井洗药炼丹。
李畋去寻求帮助,孙思邈就给了他一包火药,并告诉他,把火药装在一节一节的小竹筒里,点燃后即可爆裂,发出巨响。
李畋回家后,按照孙思邈的方法实验,当真如此。最早的爆竹就这样诞生了。
烟花的记录则最早见于西汉刘安所着的《淮南子》,其中有:“含雷吐火之术,出于万毕之家。”大致的意思就是炼丹炉内爆裂所喷射出的彩色火焰。
这种现象是炼丹材料中的金属物质在高温下燃烧产生的,与现代意义上的烟花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火药则是孙老发明的。
此后几百年,火药技术停滞不前,烟花自然也没有什么长足发展。
直到宋朝,烟花才真正取得了突破式发展,宋代学者周密在其着作《齐东野语》一书中记载:“既而烧烟花于庭,有所谓地老鼠者也。”
这“地老鼠”,就是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烟花产品之一,而“烟花”一词,亦正出于此。
据说当年宋朝皇帝在宫廷里大摆宴席,还特意把太后叫来看热闹,席间内臣们燃放地老鼠来助兴,结果那只地老鼠“嗖”地钻到了太后座位
太后毕竟年纪大了,哪见过这玩意儿,惊吓之余,生气走了,母子俩一度闹得不可开交,最后皇帝亲自跑到太后那里请罪,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
“听说了吗?除夕夜里,公主府火光冲天,电闪雷鸣,把整个皇城的夜空映照得五彩缤纷,犹如仙境。咱们这位公主,要说不是仙女,我刘某人肯定是不信的。”
皇城西的茶楼上,刘姓男子呷了一口茶,中气十足地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只可惜在下住得有些远了,只看到了五颜六色的闪光和隐隐的雷鸣声,只恨当时自己没有下决心赶过去,足足响了半个时辰呢。”
“岂止是听说,本公子都看见了,确实太美了!”一位锦衣玉袍的公子眼神陶醉了片刻,又继续说道:
“不过刘兄不必沮丧,据说元宵夜里还会燃放,就在公主府举办的元宵晚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