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帝王与他的港湾
除了“见字”,还有几家顶级时尚杂志发来的封面拍摄邀约,无一例外,都强调了希望以知性、沉静的风格为主,而非传统的性感或潮流。 甚至,国内最顶尖的文化访谈类节目《对话深度》,也通过李姐,表达了想邀请苏晚做一期单人专访的意向。
苏晚关掉邮件,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天空。
她知道,那场直播,像一块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比她想象的要大得多。
她无意中,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这扇门背后,不再是单纯的、被资本和流量裹胁的娱乐圈,而是一个更广阔的、与文化和思想接轨的领域。
她给李姐回了个电话。
“邮件我看了。”
“怎么样?”李姐的语气听起来很平静,但苏晚能听出那份平静下的期待,“‘见字’的这个邀约,分量很重。接下它,基本就奠定了你未来的路线。圈里不知道多少走青衣路线的女演员,挤破了头都想跟他们搭上线。”
“就它吧。”苏晚的决定下得很快,“其他的先放一放。帮我约一下‘见字’的负责人,我想和他们当面聊聊。”
“好!”李姐的声音里透出一丝喜悦,“我就知道你会选这个。我已经让法务看过合同了,没什么问题,条件给得非常优厚。你只需要拿出你的专业态度,去跟他们聊创作就行。”
“嗯。”
“对了,”李姐补充道,“《对话深度》那边,你考虑得怎么样?这个机会也很难得,上了这个节目,就等于拿到了主流文化圈的入场券。”
“这个不急。”苏晚沉吟了一下,“我现在还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完整的新作品。等我的剧本打磨好了,再去上这种节目,会更有底气。”
她很清醒。她知道自己现在所获得的一切,都源于那场直播里的“灵光一现”。这种热度是虚浮的,随时可能消散。她需要一个真正坚实的作品,来支撑起外界赋予她的这些“光环”。
“行,我明白了。”李姐没有强求,“那就先集中精力,把‘见字’这个合作做好。他们的团队非常专业,出了名的挑剔,你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放心吧。”
挂了电话,苏晚重新打开了那份合作方案,开始仔细研究起来。
她对这次合作很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见字”的品牌调性,更是因为那个主题——“人生如逆旅”。
这句话,是她在那段沉浸于《壁炉》剧本世界的日子里,最深刻的感悟。
现在,她有机会,将这份感悟,通过一个更具象、更艺术化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人。
这让她感到兴奋。
接下来的几天,苏晚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与“见字”团队的沟通中。
第一次线上会议,对方的阵仗就让苏晚感受到了他们的重视。品牌创始人、创意总监、短片导演……核心团队悉数到场。
他们没有谈论商业回报,也没有提及苏晚的粉丝和流量。他们聊的是苏晚对“逆旅”这个词的理解,是她希望在短片中呈现什么样的意象,是她认为一个“逆旅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内核。
这场会议,不像是一场商业谈判,更像是一场创作研讨会。
苏晚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她提到了她父亲留下的那把刻刀,提到了时间与瞬间的辩证关系,提到了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个体如何寻找内心的“确定性”。
这些想法,很多都脱胎于她和顾沉关于《壁炉》剧本的讨论。但她巧妙地将它们从那个宏大的科幻背景中剥离出来,转化成了能够与当下每个人产生共鸣的哲学思辨。